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玫瑾教授谈06岁儿童心理抚养抽动 [复制链接]

1#

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其实不只是预防犯罪,其他心理问题也要从未成年抓起,道理相通。

抽动症孩子多在6岁之前发病,所以我们这篇文章只看0-3岁,和3-6岁这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0-3岁,情感抚养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无法照料自己,完全依赖于成人的抚养。

养育需要稳定的一对一的关系。

如果孩子早年没有形成好的依恋关系,他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信任,就会形成很多潜在的心理问题。成年以后,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的问题。

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无微不至地照料孩子,给他充足的安全感。

所以如果父母能亲自照顾最好,毕竟父母和孩子有种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未成年时尤为明显。如果实在不能的话,代替者也一定要给他充足的爱和安全感。这个阶段做不好,就好比地基没打好,后面在往上给予性格的培养就会出问题。后面必须对前面缺少的进行加倍补足,这个前提下再进行第二阶段培养才有效,否则不但无效,还会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第二阶段:3-6岁,性格培养

李教授说,性格培养越早越好。

性格培养包括防止任性和预防压抑等,二者同样重要。抽动症孩子就是压抑远远大于任性,这是典型的特点。与李教授说的相反,这些孩子从没任性过,一直压抑着。

我想孩子任性的程度应该和被压抑的程度相适应,相平衡,不可以有特别大的差别,过度压抑不任性,和过度任何不压抑同样不可取。

如果说,情感抚养是有恩与他,性格培养就是立威于他。可是有些家长,尤其父亲,只知道立威于他,却不知有恩与他,与孩子疏于沟通,却严加管教。表面看似父慈子爱,其实该子有心里话并不敢和他说,因为在严格的管教下孩子深深的畏惧并没有安全感做支撑。

过于严格的管教与过于贫乏的安全感是孩子抽动的心理基础,即前两个阶段心理抚养的严重失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