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多动症你或许了解,那么抽动症 [复制链接]

1#

进入开学季,学子们陆续入校,开启幸福课堂。然而面对这样美好的画面,有人欢喜有人忧。

清嗓子、频繁眨眼、耸肩、异常发声、做*脸......这群孩子在开学第二天就被老师“请家长”,说是扰乱了课堂纪律,太不听话。可事实真是如此?

河南商报记者熊卓甜/文

开学第一课:我们不是“捣蛋*”,只是得了“抽动症”

开学季,本该是开心,充满希望的日子,医院儿科门诊,一位家长却“火冒三丈”。

“平常在家里,这孩子就总是发出怪声,还动不动做*脸、眨眼,本以为太惯着他了,上学应该就好了,没想到,上学第二天我就被老师留下谈话了。”门诊室里,一位妈妈向儿科主任王晓燕诉说着,心里满是不开心,觉得咋生一个这么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有时候看他眨眼实在不耐烦,忍不住就想给他两巴掌。”

王晓燕说,这位家长是听了邻居的建议,想看看孩子是否有多动症才来就诊的,可一番诊断之后才发现,这个孩子是得了“抽动症”。

“现在得抽动症的孩子很多,经常会在门诊接收到这样的患儿。”据她介绍,这种病容易被家长忽视和误解,孩子有时候也会被排挤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趁着开学季,王晓燕也想给大家讲讲“开学第一课”,更是替这些孩子发发声:我们不是“捣蛋*”,只是得了“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诱因有哪些?

王晓燕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大家常说的抽动症全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是指以不自主的突发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有些症状较轻的,家长往往会忽视,但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是不能上学的。”王晓燕曾接收过一例典型抽动症儿童,十几岁了才来就诊,而这个女孩的症状就是“异常发声”,频繁发出怪声音,最终不得已休学。

据了解,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有肌肉的地方就会发生抽动,而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

那抽动症可以自愈吗?王晓燕说:“孩子的抽动症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常常以为一个动作没有了,是不是抽动就好了,其实抽动症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而且抽动的部位、频度及强度在未干预情况下均可发生变化。”

孩子们为什么会得抽动症?目前病因尚未明了。不过近年相关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因素、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王晓燕也表示,临床上家庭因素与精神因素的诱因占比高达40%以上!

她还提醒说,高铅高铝的食品、玩具也有可能增加孩子患病的几率。而且如果抽动症没能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话,是不会自愈的。如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还请及时就医。“但患儿症状较轻,不耽误上学的话,家长需提前与老师做好沟通,帮助老师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

抽动症VS多动症

很多家长对于儿童抽动症不了解,发现孩子挤眉弄眼就认为是多动症。那么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王晓燕说,可以根据症状表现来区分。

多动症的表现:

注意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分心,甚至乱走动;活泼过度:爱招惹人,兴奋、话多、坐不住;冲动任性:情绪容易被波动,感情脆弱,不服管理,我行我素;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他们的体育成绩常常不如其他同龄伙伴,同时上课会捣蛋;学习困难:多动儿童智能并不低下,但约有60%左右的学生学习困难。有厌学情绪,严重时甚至逃避学习。

抽动症的表现主要是频繁“抽动”,比如眼部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面部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颈部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上肢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以及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等。

最容易被发现的就是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发声,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王晓燕提醒大家,儿童抽动症与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虽然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同时合并有多动症状,但是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首席编辑华丽娟编辑刘梦鸽李英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