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骂人真的会骂出病,出现这些异常动作要 [复制链接]

1#

暑假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朋友圈“老母亲们”的各种焦虑和怨念集中爆发,催作业、吼复习、改生活习惯……旁观者都能感受到弥漫在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可见家中的孩子过得也“并不轻松”。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家长圈的热议,河北衡水一8岁男孩因经常无意识的出现眨眼、清嗓、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后确诊为抽动症,通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据了解,孩子这种情况在一年前出现,系因父母经常训斥孩子,对其要求过高,使其压力过大且无处释放导致。

“骂骂孩子还能生病?这孩子抗压能力也太差了吧?”“家长骂的是不是太狠了?到底说了什么这么严重?”不少家长对抽动症不甚了解,那么抽动症到底是什么?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这种症状?如果出现了应该如何治疗呢?

No.1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叫“Tourette综合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孩子除了身体运动系统的抽动表现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声音方面秽语的现象。所以俗称“抽动秽语综合症”。

电视剧《星辰大海》中的小角色悉望因长期被母亲责骂患上儿童抽动症

临床表现主要是以面部肌肉抽动最为常见,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孩子挤眉弄眼,做出奇怪的表情。此外还有颈部肌肉和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

症状比较轻的时候,还只局限在面部表情的运动抽动。如果严重之后,孩子抽动症状就不再只局限在头部,而是出现在四肢及躯体的爆发性动作。比如:踢腿、跺脚、跳跃、打嗝这样身体上大幅度的抽动。

儿童抽动症多见于4-12岁之间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家长如果看到自己的小孩子总是做一些很奇怪的动作,一定不要忽视。但是抽动症的症状,很多表现和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很相似,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呢?

No.2

儿童抽动症的辨别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宁表示:抽动症与不良习惯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需要注意。

抽动部位

有些孩子可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是撇嘴或者是斜眼。但是这种动作往往是单一性的,它的部位往往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抽动症患儿的抽动部位,往往是多部位的。比如头几年,它表现的是以眨眼为主,但也许过了几年之后,它就以耸肩为主,也可能有好几个不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

行为可控性

不良的习惯性的动作往往是可以控制住的。但是抽动症患儿,即使让他控制住、不要动,可能在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或者是十几分钟内能够保持,但是过了这个时间反而会有一种反跳式的增加。

No.3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

引起抽动症的病因很多,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发现的诱因主要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电视剧《星辰大海》片段

先天因素

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一代有抽动症,有可能会把抽动症遗传给下一代。

孕产期因素:

如果准妈妈们在生产时出现紧急情况,如难产、早产、剖腹产等若造成小儿颅脑损伤,也有可能成为抽动症发病原因之一。

另外准妈妈们在妊娠期间误服用了一些药物,或因为家庭关系出现一些不良精神状况,或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患有抽动症。

后天因素

精神刺激:

儿童受到过度惊吓、情绪过激都会造成儿童出现抽动症。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较弱,应适当避免孩子接触过于血腥,刺激,恐怖的场面(例如影视作品、游戏画面等),避免因受惊引起抽动症。

环境、感染因素:

抽动症的诱发因素与环境污染和饮食结构不良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因各种感染因素及脑部的轻微损伤都有可能导致病发。

家庭社会因素:

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家庭关系紧张或者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呵斥和打骂,导致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逐渐变得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行为异常等。

No.4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

对于轻度抽动障碍患儿,可先行或仅予医学教育和心理支持,适当给予观察等待期。中重度抽动障碍主要采取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难治性抽动症,只有在药物治疗无效,抽动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功能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外科治疗。大多数抽动症患儿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医学教育和心理支持

对于轻度抽动障碍家长不要增加患儿的心理负担,而要通过增进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形式进行医学教育和心理支持,鼓励患儿与周围的人自信地互动,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家长应帮助和指导孩子避免可能引起或加重抽动症状的危险因素。同时家长也要接受心理辅导,学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方法。

饮食调节

营养问题被视为儿童抽动障碍的重要诱因。部分抽动症儿童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缺失或营养代谢障碍。家庭中保障抽动症儿童科学的饮食结构,坚持低糖饮食,多摄入自然食物,少吃深加工食品,保持食物多样性,能够有效保护和促进儿童神经发育平衡。

认知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能减轻抽动症及其共患病的症状、改善社会功能,一般对9岁以上儿童有帮助。抽动障碍的行为治疗包括抽动综合行为干预、正性强化、自我监控,放松训练、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等,训练患儿意识到自己的抽动,并通过具体行为策略减少抽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依据国际通行的规范化诊疗指南,根据患儿的症状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用药,可以缓解症状,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药物应以最低有效剂量单药治疗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疗程通常为1-2年。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任何时候症状复发或加重,则返回前一步或重新修订方案再开始治疗。患儿需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继续治疗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抽动表现,就要尽早的给予重视。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预警信号,也是对家长教育方式的一个预警信号。

抽动症孩子在某些年龄阶段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其实只要孩子表现出来比较明显的抽动症状,就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绪系统已经受到损害。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常会伴有注意缺陷、强迫、学习障碍或者是其他的品行方面的问题。孩子的这些情况,不仅增加抽动症本身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还给抽动症状的缓解增加了难度,干预起来也会更加困难,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抽动症状的康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治疗。

#特别提示#

频繁眨眼≠抽动症

还有哪些原因会引起频繁眨眼

虽然抽动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是频繁眨眼,但这并不是唯一能导致该现象的病因,干眼症、屈光不正、结膜炎、沙眼、倒睫、维生素B2缺乏以及心理因素、行为模仿都会导致孩子出现频繁眨眼,应予以注意并排除。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