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科普抽动症是一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食物不安全因素增加及电子产品侵入我们的生活,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目前小儿多发疾病之一。

临床上,儿童往往会先出现面部多动,频繁眨眼、抽鼻子、咧嘴,继之耸肩、扭脖子、点头等。最后发展为抽动或抖动上肢、踢腿蹬脚,也有的出现腹部肌肉痉挛,严重者喉部发出奇特鸣叫。

抽动症是一种容易误诊的常见病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俗称“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目前亦发现极少数患者起病于成年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也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不仅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它其实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现在很多成年人在着急、生气的时候,会频繁地眨眼,或者嘴动得比较频繁,或者有一些重复的动作,这一般也是抽动症。生活中,一个小孩总是频繁地眨眼睛、耸肩膀、晃头,或者肚子一鼓一吸的,身体某一个部位总是不由自主地、频繁地、不自主地重复运动,人们常认为这是坏习惯,不是病,更不会认为是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因此,一个孩子总眨眼,或者挤眼睛,家长几乎都会先去眼科看,没有人会先去精神心理科看;一个孩子总清嗓子,或者咳嗽,一定是先去耳鼻喉科看。

抽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临床上分为短暂性抽动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症或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三种类型。据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症病史,慢性抽动症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多见于男孩。

抽动症最小发生年龄可能只有几个月。部分抽动症患者到成年期仍然存在症状,甚至会持续一生。到目前为止,抽动症的病因还不清楚,目前所有神经心理疾病没有一个病因是清楚的,所以我们无法实现产前的检查和预防。但是抽动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中和遗传因素关系最密切的疾病,几乎50%以上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其父亲或者母亲可能有抽动症。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双胞胎的两个孩子一起得抽动症,所以这个病遗传的可能性非常大。但遗传因素只是可能的因素之一,不是全部。

在找不到其病因的情况下,有没有什么因素可以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呢?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的发生,也就是减少和这个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呢?瑞典的一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此领域最权威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是一项持续40年的队列研究。研究结果回答了抽动症高危的围产期因素包括孕期吸烟、产式、低体重儿等,这是跟抽动症有关的危险因素,如果我们在围产期时注意这些因素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抽动症的发生。

有很多神经递质跟抽动症有关,其中最经典的一个假说就是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很多治疗抽动症的药物都是阻断多巴胺受体的药物,其实都是抗精神病药,但仍然不能证实这个假说就是抽动症的病因机制。

儿童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临床特征是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的抽动最多,呈间断性,少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声抽动。

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但发作间歇期不会超过2月。病程持续迁延,超过一年以上,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

抽动障碍危害很大,不治疗会引起恶性循环,容易诱发并发症。抽动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困难、性格发展和人际关系障碍。抽动障碍持续到成年后,会出现人格障碍,一些青少年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父母必须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孩子的抽动症状。

抽动症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多动症、强迫症和品行障碍。

1、抽动症伴发多动症

表现为除肢体抽动、面部抽动、声音抽动外,还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涣散、多动、冲动、成绩下降等情况。这些都是抽动症并伴有多动症的表现。

2、抽动症伴发强迫症

两者并发可能会表现为: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会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家长们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核心提示

儿童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下面详细来了解儿童抽动症的表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