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抽动,必治肝。因为肝主风,肝风就是引起抽动症的直接原因。
但是,发病不久的抽动症和连绵多年的抽动症治疗重点不同
新病在肝脾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是小孩子的生理特点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小孩子也深受影响,肝气不舒的多。物质丰富造成很多小孩子饮食不节,脾虚湿热的情况常有。脾虚容易导致肝旺,肝郁又会加重脾虚。肝脾失和,风痰内生。
治疗:疏肝柔肝、健脾熄风
久病在肝肾
肝肾同源,肾精可以滋养制约肝阳。孩子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失去养,久病不愈会导致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肝阳上浮,阳亢风动,表现出抽动
治疗: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举个例子:
男孩11岁,6岁的时候出现眨眼、清嗓子、耸鼻子,被诊断为抽动后一直服用西药治疗。
症状控制的还可以,就自行停药了。但9岁时再次出现反复的眨眼、耸鼻子、耸肩、清嗓子扭脖子,再吃之前的药无效。经人介绍,家长带着孩子找到了我
就诊时,孩子面部抽动明显
刻诊:平素喜爱肥甘厚腻的食物、不爱吃菜
平时容易烦躁、易怒,大便黏,体型偏胖
舌质红,苔白中后根部腻
辨证:脾虚肝亢、风痰阻络
治疗:健脾平肝、化痰息风
开方:陈皮、钩藤、牡丹皮、石菖蒲、黄芩、生地黄、防风、菊花柴胡等
半月后,二诊患儿眨眼睛耸肩减轻,其他不明显
调方21剂,三诊眨眼睛几乎没有,耸肩、扭脖子减少、清嗓子减轻
断断续续调理了4个月,孩子情况基本稳定,停止调理
抽动症病史已经长达5年,综合分析孩子的病机涉及到了肝脾肾,并且是痰湿体质
需要平肝火熄风邪、健脾祛湿化痰
再养阴活络、。过程中根据孩子的情况,病情转变及时调整,既要平肝熄风,又要避免苦寒之剂伤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