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Fashion,我只服气国潮Supre [复制链接]

1#

.11.28

这是第篇推送

作者:Jason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5

分钟

在以前,穿耐克阿迪就是时尚,当时的校园土洋的标准就是看鞋。大家看谁的鞋打得√最板正,谁的“电影频道”最闪耀,谁就是班里甚至整个校园里最靓的仔。

现在的街头只认Supreme,如果没个Supreme感觉就像经常化妆的女生出门不化妆一样,毫无感全感。有些实在没有Supreme的,Superme蒙一下也行,哪怕是加个水印的图片也能嗨一整天。

囧途的路上,有了supreme加持,一切都不一样了

“潮人可以穷,但一定要有Supreme。”

国内潮人把这条定律发扬光大,并无缝对接在当前热门的短视频领域。毫无疑问,自带开挂光环的Supreme,加持了短视频,火爆异常。

效果立竿见影,再土的视频都能被Supreme盘活,每一帧的图片都是顶尖潮图。

在短视频这片充满文艺气息的沃土上,形形色色的视频,都被二次的加工进而再演绎成为潮货的产品。——开公司运营抖音的隔壁王姓先生如是的说。

其视频数量之庞大,内容之广泛,人物之特别。无不反映出大众对潮流的向往与对未来美好生活和桀骜不驯的性格。

我相信这是一次人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搭配当前互联网风口产品的一次伟大尝试及内心呐喊的展现。

均价1-的国潮设计师都被当下这种潮流倾向醍醐灌顶,然后乡村爱情也变成了春娇与志明。

跟风在床上侧躺充着电,刷了三天三夜国潮短视频,再out的man也能捕捉到电线杆子穿的off-white袜子,走起台步也一样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潮流来自生活,生活源自人民,脱离了百姓的国潮视频少了骨肉,也就缺少了那股特有的中国风。”——酷爱广场舞的领队大爷陈德忠说。

当然,上等的视频素材自然少不了公园风景,这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而人民中,个体的幸福与否,终归是在“苦恼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之间做选择。因为这自然就是一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你选苏格拉底,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那种忧心忡忡。但你选快乐的猪,好的,现在起飞。

很多“苦恼的苏格拉底”对土味视频不能割舍,微笑是对三俗以及信达雅的不耻。

但内心深处,其实是羡慕这种由内而外迸发的肢体形式,但碍于体面,不能做。

更多人是靠Supreme重拾信心,藉此从非主流的泥塘中咸鱼翻身。他们幻想着也行有一天非主流能像主流那样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家的日常中。

因此借着这个蒙版,人们普遍认为加上这个slogan,自己的脸跟电视上的超模也没啥不一样。

看着自己随音乐抖动的大脸盆子,抑郁的男孩第一次对感到悲剧的生活,羞涩的小声说了句幸会。

患有秽语抽动症的少年,第一次来到城市的步行街,繁华都市刺激了少年的病灶。

少年反复揣摩了自己的Supreme视频后表示,大城市真好,大城市就是潮。这是少年第一次有了想继续留在大城市的念头。

老票友都明白,身段是旦角的基本功,手型指法的优美更是重中之重。

作为某派的嫡中嫡系弟子,戏骨老刘30年如一日,头顶上那所剩无几的发丝是他最后的坚持。

后岭屯三姐妹,大姐翠兰擅长变魔术,姊妹翠华和翠云擅长配合大姐演戏。

其实,魔术本身并不高深莫测,但到了最关键的步骤,考验的是唬天唬地的演技。以及观众们那种“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这些视频不仅仅停留在画面上的表达,配乐也是精挑细选。

其中最著名的,霸道总裁式的爱情传递:“如果你乖,给你买条gai~”

听了这歌的花季少女会被BGM无情催熟,憧憬那个他真的可以有钱到为所欲为。不瞒你说很多人对会跳舞的女生都没有抵抗力。

还有经典摇滚曲目,小红莓《zombie》的深度remix版本。

俏皮的拉丁小打,在这里的每一帧都添加的恰到好处,让这首本该沉重的反战歌曲变得轻快而又不失暧昧。

暗示他们生活富足时,并不喜欢海枯石烂的爱情,而是渴望被一次次的无情伤害。

ladygaga的《badromance》也添加了拉丁小打。但名字就很直白,不能与普通民间艺术家相提并论。

混音MIX采用70年代的disco风,这种极其隐晦的示意不会让他偏离厌恶战争的主题。

要知道,日本的战后摄影名家几乎都涌现在70年代左右,那是个被反复提及的年代。那个年代的日本发生了太多的事了。

他们更喜欢的是暗讽而不是直白,这就像是森山大道拍摄的那只流浪狗。说实话这样的暗讽我是看不出暗讽的什么,因为我看不懂。

但是艺术毕竟来源于生活,黑白色调的它们有诸多相同点,都喜欢用黑白滤镜记录生活,并且都不使用大光圈。还是那为数不多的飘逸头发,对着江面寄托着自己的思念。不直白不生硬柔美耐看。

我相信,这些全部都不是巧合,跟这些民间音乐家,剪辑师的文化素养脱不了干系。

引用remix作者DJ言寺的一句话:“但愿虎落平阳我依旧是你们的骄傲,我喜欢你们为我竖起大拇指的时候。”

诚然,多数人都为这首重回绎龙盛世的小品竖起了大拇指,这是称赞电力十足的仪式。

文不对题是硬伤,但偏偏,这里的每一句歌词,都被剪辑师巧妙的对应在一起。

“Butyousee,it`snotme,it`snotmyfamily”(你看得到,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家庭)

“Withtheirtanks”(用他们的战争铁蹄)

“andtheirbombs”(用他们的炸弹)

“inyourhead,theyarecrying”(你脑海中,只有他们的嚎啕)

“inyourhead”(在你的头里)

“inyourheaaaaad”(在你的头头头头里)

偶尔出现的色彩也致敬了原版MV。

要知道,原版的实景拍摄基本采用黑白滤镜,而魔幻主义的表达采用的正是还原色彩的设定。

可谓匠心独具,是真正的艺术化的潮流。

在这里,色彩是苟活里的宣泄,黑白是省道上的欢愉。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文艺界的百花齐放。

追本溯源,我得出结论,反映生活的文艺作品也可以紧随潮流,很简单,你只要加个Supreme就成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