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
大智从小特别好动,上幼儿园后更是问题不断,如上课到处走动,下课和同学起冲突。上了小学,大智学习成绩不好,不能遵守教室规矩。对此,大智妈妈心身俱疲,怀疑大智是多动症儿童,但是按他的学习困难情形也像是学习障碍儿童。
这两种问题是同一种障碍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小儿多动症在医学上的正式名称。和学习障碍一样,都是这几年来才渐渐受到重视的障碍类别。一般人弄不清楚这是两种不一样的障碍还是同一种障碍,因为许多孩子兼有多动症和学习障碍的情形。事实上,有学习障碍的学童中,的确有相当大的比例兼有多动症的问题。然而,也有部分孩子只有学习上的障碍,并没有行为上的问题。但也有孩子则只有单纯的多动行为问题,他们的学习问题是因为多动问题而引起。
多动症孩子是这样
多动症的孩子智商正常,外表也像一般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只是他们常被形容成像毛毛虫一样动个不停,上课时常离座或插嘴打断老师的话;下课玩游戏时不守游戏规则,例如不肯排队轮流使用滑滑梯、秋千等。
妈妈的困惑
多动症孩子的母亲往往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管教不良是最容易解释他们的行为的理由。但事实上,这样的障碍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无法抑制他们多动的症状。不过,究竟是不是多动症儿童还需要有专家诊断。现在的孩子较为活泼、并有主见,并不是每个活动力强的孩子都可以被归类为多动症孩子,在医学上有严谨的指标来诊断他们的问题。
行为管理的策略
老师和家长可以用行为管理的方法来帮助这些多动症伴学习障碍孩子。行为管理有正面奖励和负面处罚两种。
正面的奖励是当不良行为减少时,给予奖励。例如老师和大智可以制作一张记录表,记录大智离开座位的次数,如果发言前先举手的次数增加或插嘴打断老师教学的次数减少,则给予奖励。
负面的处罚是在学生有严重违规时,及时处理。例如大智严重干扰教室秩序,老师可以将大智带离学习区,在一定时间后再将他带回来。
奖励与处罚都要在行为发生之后马上施行。因为时间如果隔太久,这些孩子往往弄不清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受到奖励或是处罚,而失去行为管理的效果。
行为管理也可以用在家里。不论在家里或在学校,家长和老师都要有长期抗战的准备,因为孩子的多动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立即改善的。国外有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提供家长有关行为管理的免费训练课程,在一年后,只有很低比例的家长还能继续施行孩子的行为管理。由此可见,孩子的行为管理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和其他障碍类别的家长一样,需要外界的支援(如教师、医务人员等),帮助他们照顾这些特别的孩子。
﹃
注
意
社
交
障
碍
﹄
·
·
·
·
·
·
·
·
·
·
·
·
·
有多动症的孩子在社交上的问题,比只有单纯学习障碍的孩子还严重。他们往往最不受同学欢迎,而且年龄越大,社交上的问题更严重。许多家长往往在孩子小的时候,专注在他们学习困难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孩子社交技巧不良的问题,等到中高年级尤其是中学以后,社交障碍的严重性往往更是造成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的重要问题。这样的障碍,如果不及早治疗,在他们长大进入社会之后,会严重的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儿多动症的内容,建议扫码加入小儿多动症交流群!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