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孤独症
小浩来就诊时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刚上幼儿园小班不久,爸爸妈妈就被老师找过,说小浩在学校太爱动了,上课坐不住。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开始给小浩进行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但是效果并不佳,小浩在学校里还是不合群,坐不住,不听老师的指令。
当时在诊室里就诊,小浩整个人怯生生的,他抬头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视一圈后,然后紧张地躲到外婆的身后。外婆一直和我们说,孩子比较胆小,到一个新的环境非常难适应。
妈妈给我们看了一段幼儿园老师拍的视频:
上大课期间,老师在前面讲故事,一群小朋友坐在凳子上认真的听着并且回答老师的问题。小浩坐在凳子上,不停地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试图去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午睡时间,老师让所有小朋友去上厕所,小浩趴在自己的床上说:“我不要去,我没有小便。”老师要求:“没有小便也要去哦”。小浩极不情愿的向卫生间走去,但走到门口就赶紧折回来,和老师说:“我已经上好厕所了。”妈妈补充说:“他会经常这样撒谎。”
在我们观看视频的时候,小浩已经完全放松,他只是沿着墙壁走,并且用袖子使劲的蹭着墙壁,一路走过去再一路走过来,用袖子用手一路蹭过去再一路蹭过来,小浩妈妈说他经常会做这个动作(注: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
妈妈回忆
小浩从小发育和同龄的孩子没有多大差别,1岁多就开始会讲话了,但是从小肢体语言比较少,不会两手一摊表示没有了,也不会拍拍凳子表示让妈妈坐下。还有一点,就是觉得这孩子特别固执,每次上下楼梯必须用手在扶手上面使劲的蹭(刻板行为)。出去也不和小朋友玩,总是缠着大人玩,和大人玩的就很好,家人都觉得他的交流能力没有问题。并且他会问很多的问题,反复的去问,我们很难去教他什么东西,我们想教他东西,他自己就走掉了,或者打岔说别的了。
在非专业人士看来,小浩有语言能力,也有社交沟通。但他的社交沟通能力不符合他的年龄,总是显得非常幼稚。只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当别的小朋友发起一个游戏,他不感兴趣,就没法融入进去。当某个游戏是他感兴趣的,他也融入不进去,因为别人都在玩高级游戏了,他还在用低级玩法,这就导致他不愿意和小朋友玩。
大人不一样,家里的孩子都是宝,所有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就导致家长觉得我的孩子社交沟通能力是正常的,只是某方面弱了一些,不会想到他是孤独症的孩子。
当一个人的某方面缺陷导致他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时,这就是“病”了。小浩的社交沟通能力缺陷,导致他不能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不知道在课堂上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何去模仿别人的做法,这也是孤独症孩子中常见的核心症状之——社交交流和社会互动障碍。加上小浩有刻板行为,所以被初步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有些孤独症孩子会有多动症的共患病现象,对一些语言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多数人会被当作“多动症”来治疗,往往因为治疗效果不佳才被确诊为“孤独症”。
为什么要做
为什么要做儿保?
宝宝人生的各个时期,无论是0—3岁的婴幼儿期、还是3—16岁的儿童青少年时期,都处于体格、神经系统及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而且这个时候每一个问题都可能会对未来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记录他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家长也需要和儿保医生沟通,了解育儿中需要知道的事项,纠正之前的错误,解答心中的疑虑。
儿保具体该怎么做?
为保证每一个宝宝的健康成长,昌邑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开设生长发育门诊、营养门诊、心理行为门诊、体弱儿门诊、常见病门诊、眼保健门诊、口腔保健门诊等,为婴幼儿、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儿童保健服务。
测量:测量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可及时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符合正常指标,并可根据这些指标进行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评定。
智力筛查:从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力各方面了解儿童的行为发育情况,提供科学育儿方法。
神经运动检查:对孩子进行20项神经运动检查以早期筛查发育异常儿。
超声骨密度检测: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定期检测婴幼儿骨骼的致密程度,早期发现骨软化及佝偻病。
25—羟维生素D3检测:若低于正常范围,会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影响骨骼的致密程度。
骨龄测定、身高促进:骨龄既是骨骼发育年龄,能准确反映发育程度及早长或晚长。语言认知训练、早期干预训练等等。
什么时间做体检?
宝宝查体时间: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岁半、2岁、2岁半、3岁、4岁、5岁、6岁。
通过对儿童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的检查、综合辅助检查的结果,从运动、语言、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评价儿童的生长状况,及时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喂养,制定有针对性的早期训练及合理养育指导方案,对发育落后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让适龄儿童健康成长!
系统保健,全面发展
昌邑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中心
祝宝宝健康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