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岁男孩小动作不断,时不时呲牙咧嘴儿童 [复制链接]

1#

6岁的越越经常会出现一些呲牙咧嘴的小动作,不仅如此,他眨眼睛的频率也非常高,还喜欢时不时地挑眉毛、皱鼻子、伸舌头或者耸肩膀等。最初,妈妈以为他只是调皮,可能是模仿别人,并没有当回事。但是,越越的小动作越来越明显,小伙伴都开始嘲笑他。

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纠正越越的不良小动作,却无济于事。越越在妈妈的提醒下,变得有些紧张,越紧张越控制不住自己,做这些小动作的频率更高了。妈妈带越越去看医生,诊断出他是患上了“儿童抽动症”。

症状复杂多样,容易与多动症相混淆,属于行为障碍

“儿童抽动症”是指孩子不受控制做出多个部位的抽动动作,可能会伴有爆发性的发声或者碎语,比如发出“哼”、“啊”等一些异常的声音。在孩子早期出现类似行为时,可能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但是容易被家长忽视,也就不能及时进行纠正。等到孩子抽动的症状较为严重时,家长即使发现,纠正也相对比较困难。

上述案例中的小男孩越越就是患有“儿童抽动症”,才会做出各种怪异的小动作。在引起妈妈的重视之后,配合医生的治疗,他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这些小动作。

多数儿童是模仿行为形成习惯,少数是精神、体质或其它因素导致

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好奇心,感觉好玩,会模仿别人的一些奇怪行为或动作,最后形成习惯之后,就会导致“儿童抽动症”的发生。一些孩子本身就是神经类型儿童,主要表现为神经质、好动、情绪易躁易怒、敏感脆弱等,也容易诱发此病。若是孩子在精神上受到一些刺激,比如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受到父母责备或学习压力过大,也可引发此病。若是孩子患上一些突发性的疾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轻微的脑部损伤,也可能引发“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患儿由于受到不可控的小动作干扰,容易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孩子学习困难,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这类孩子的个性较为偏执,暴躁易怒,比较容易走极端。若是长期发展下去,孩子很难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并引发社交障碍,甚至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家长要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与孩子共同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

针对孩子的抽动症状,家长应当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过于批评或责骂孩子,避免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否则会导致孩子的抽动症状加重。儿童的神经发育并不成熟,在“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上,需要就诊儿童精神科,进行医学治疗。而且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孩子尽快得到恢复,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家长也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平时对孩子要有耐心,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引导孩子摆脱“儿童抽动症”的困扰。

专家介绍: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

昭德心理原创,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