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50206/4574090.html孩子抽动、尿床、呼吸不畅、社交问题,原来跟睡眠有关?
孩子不午睡,晚上睡大觉,可以吗?没办法午睡怎么办?
怎样哄孩子入睡,妈妈才能腾出更多自己的时间?
关于影响睡眠的几个这些相关因素,你之前了解吗?文章干货满满,分享给大家。
孩子抽动,可能跟睡眠有关?
抽动是怎么产生的?抽动,就像水管的跳动,当水管里的压力不均,或者这个压力和通畅度之间不成正比的时候,水管就会跳动。抽动,是孩子身体的能量通道受阻了,或者经络不通畅,或者能量运作不平衡,压力一会大一会小,就造成抽动现象。
六岁左右的孩子出现抽动的频率比较高。
幼儿园里有个女孩子,父母对她比较放纵。有一次,小女孩提出,要在沙发底下睡觉,她父母同意了。结果,睡觉贴着地面很近,就会有扫地风。女孩受了风寒后,开始出现不断挤眼睛的抽动症状,这是抽动症的其中一种。然后,她的睡眠就变得非常差。
还有一个男孩子,他的抽动表现是说完话之后就不由自主地轻轻弄一下嗓子。男孩睡觉很慢,就是不想睡,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或者睡着了之后不大容易醒,而且他比较容易出汗。
抽动,跟孩子的紧张不能通过充分的睡眠得到放松有关系。
为什么上小学后抽动的情况比较多?因为上小学以后,孩子离开幼儿园这个比较温暖的环境,跟像妈妈一般的老师接触少了,跟家里一样安全、有节奏的环境减少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上小学后或者六岁以后,随着孩子越来越清醒,午休也变得没那么容易了。
孩子呼吸道不畅,是否睡太晚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睡觉以后会打呼噜,呼吸道不畅?
如果孩子太晚睡觉,过于清醒,肺部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那么肺部就会缺血而变寒、变冷。这样,一方面容易感冒,另外一方面身体就会做出一个反应,让肺部充血来缓解肺部紧张。肺部充血就会造成呼吸道、鼻腔的充血,呼吸不顺畅,各种呼吸的声音就会产生了。
大家仔细观察,刚出生的小孩,如果他出生过程很顺利,小时候没有太多压力,刚出生的头两年,孩子睡着了的呼吸是悄无声息的。随着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我们年长一点的朋友,睡觉会打呼噜,其实这是睡眠不好的一种反应。
有的孩子会出现腺样体肥大,或者出现腺样体肥大的面容。如果孩子秒睡,建议大家留意一下,他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声音,会不会不停翻动,会不会出汗。因为我们肺部充血过热、头脑过于紧张,身体也会代偿性的通过出汗的方式来降温。这种汗,通常只出现在刚睡着和睡觉之前,后半夜就没有了。后半夜的时候,个别孩子会惊醒,会起夜,或者会尿床。
这些都是因为紧张不能通过睡眠进行有效释放,比如没午休,晚上又睡太晚,白天的刺激太多,没有办法通过晚上的睡眠得到放松。像尿床和夜惊,通常都是因为白天受到了惊吓。
中医里说,如果一个人很健康,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大肠经的时候,大肠蠕动非常快,就可以顺利排便。有时,孩子晚上做作业做得太晚,会导致第二天起不来床,不能大便,早餐没胃口等现象。
有睡眠营的伙伴参加了学习,让孩子早睡早起,把作业放到第二天的早晨,那么孩子早晨不仅写作业效率提高了,还可以顺利拉大便了,胃口也好了。
孩子尿床与睡眠、放松的关系
在人体里有一对儿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个神经的功能是白天和晚上互相切换的。白天,交感神经占主要位置,但是副交感神经也在工作。晚上,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在工作,帮助我们的内脏修复和运化。
如果孩子白天受的刺激特别多,他的整个生命能量都集中在头部和肺部的话,那就会占用很多能量用于修复这两个部位。这样一来,用在他身体下焦这部分的力量就会少,膀胱过于寒凉过于紧张不能放松,孩子就有可能导致会尿床。
幼儿园里有一个男孩快要上小学了,他的头脑非常聪明。老师讲什么故事,他立刻就记住,头脑反应就好像镜子一样,接触到信息立刻就可以反射出来,记忆方面的能量特别强。
但是一到中午睡觉的时候,他就会尿床。因为他的头脑占用了他过多的能量,睡觉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很好的放松,副交感神经在膀胱的工作就受到了干扰。
有的幼儿园孩子容易紧张,不放松,是因为劳逸结合没有掌握好,该睡的时候没睡。到孩子成人时,遇到高强度、高压力的项目,要么退缩,要么不能完成而发脾气,这些可能都跟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切换没有把握好度有关。
如果睡不够,会如何影响社交?
睡眠不够对运动觉有影响。例如,我们睡眠不够的时候,拿杯子就很容易打碎。睡眠不够对平衡觉也会有影响。如果睡不够,我们就容易在拐角的地方磕磕碰碰。
幼儿园里的一个男孩子,如果他睡好了还好,如果他没有睡好,那老师就得从他早上入园的一刻开始,都要紧紧地盯着这个孩子,因为他会跟别的小朋友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那个孩子会说,“你们都好烦呐,我不想让你们围着我。”这样,他的社交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和障碍。
这时候,不管别人做了什么,别人的存在对他来说就是个刺激和烦恼。
感官,其实也有过度沉睡、过度清醒的状态。
当我们睡够醒来时,我们更有意愿去社交,而且也能更好的把握社交中的边界。如果没有睡够的话,上面提到的那个幼儿园里的男孩,他就会说“谁也不要碰我”,这就处在一种“尖锐的边界感”,就是触觉处在高度敏感的状态,别人对他的一点点动作,他都会把它放大。
或者刚好相反,在社交中过于迟钝。对别人的邀请和需要无动于衷。甚至对别人在社交中对自己的伤害没有合适的反应来保护自己。
如果我们睡好了,同感别人的能力会更强。如果我们睡不好,就会看谁都不顺眼,更谈不上去连接别人。人在睡眠不足或者睡眠品质低时,还会特别较真,这也是睡眠影响社交的表现。极端情况下,连续失眠一段时间,甚至会出现抑郁、轻生的现象。
孩子中午不睡晚上睡,行吗?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中午不睡,晚上一次睡个够”,是一个养育中特别出现误区的问题。因为中午带孩子睡觉实在太难了,晚上就把他一扔,他就呼呼大睡睡着了。家长觉得这样特别省事,也没有任何挣扎和冲突。
但是,就如中医说“不要太渴了,再喝;也不要太饿了,才吃”,因为你已经渴过了,也已经饿过了。
当孩子躺着秒睡,就好像我们平时成人累极了。如果不带孩子午睡,他们不会自觉去睡觉,说明孩子自己的生命觉感官调整,还处在一种未成熟的状态。
当孩子能力被使用过度、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可能孩子自己都不清楚,这是一种被损耗很严重的情况。这种困极了才睡的状态,入睡过程很容易。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们成人不重视午休,小朋友自己是不会重视的。小孩子不午睡,会发脾气,会难受,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哪儿难受。
现在大部分小学,中午没有午休,到了晚上就一起睡,或者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周一到周五午睡,但周六和周日在家里就不午休了。因此,老师们把周一叫做黑色星期一。首先,周一那天他们的玩耍不那么集中注意力,玩耍的质量、品质就不会那么好,不会很深入,到了中午就会呼呼大睡。
有的家长周末也想放松一下,孩子也放松一下,大家就都放松了。有的家长觉得带孩子午睡还是蛮艰难的,也不想跟孩子发生冲突,或者自己也没有方法,于是孩子周末也就没有午睡了。
孩子睡得好与不好,状态是不一样的。睡得好,是一个挺拔的姿态。如果睡不好,就会打哈欠。从长期来看,睡不好的孩子有点驼背,精气神不够。
睡眠是一个人充电的过程,关键是要给他定时充电,定时睡觉。
如果实在没办法午睡,怎么办?
如果迫不得已不能午休的话,强烈建议大家晚上尽量早一点睡。如果孩子过了特别的一天,比如参加了婚礼,或者出去旅游了一天,去外面活动了一天,那晚上可以泡泡澡、做做按摩,多给孩子一些放松的机会,然后第二天尽量晚一点起床。
总之,孩子通过睡眠得到的放松,是其他任何方面都不能替代的。
如何哄孩子入睡?巧用感官刺激!
语言觉、思想觉、自我觉这些高级感官,又叫社交感官,帮助我们跟他人发生联系。
古语有云,“食不言,寝不语”。睡觉的时候,把高级感官都关闭,把低阶感官都用上了。哄孩子睡觉,可以摸,也可以抱起来晃悠。
在沈阳的故宫里,清朝满族人哄孩子睡觉的传统是炕上有一个吊绳,吊绳下面挂着像盒子一样的东西,那是像秋千一样的东西。只要把孩子放在里面,手轻轻一推,孩子就会自动晃起来,晃着晃着就会睡着。这个“晃”,就是平衡觉和运动觉的刺激。(关于感官发展,推荐李野老师的相关课程:这4大感官的发展,能够主导孩子一生
儿童成人基础感官实践营)
小朋友很能觉察我们成人的哄睡状态。在远斌老师的睡眠营中,有一堂课专门讲成人的陪睡心态对孩子睡眠的影响。
妈妈跟孩子通常是一体的,因为孩子出生之前在妈妈肚子里就是一体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心灵感应要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妈妈如果心里烦躁,等孩子睡着之后,才方便去干别的。
但是,孩子心里想,如果我睡着了,妈妈就走了,那我也就不敢睡了,因为我担心妈妈走。如果妈妈和孩子能够都睡了,妈妈早上早点起来,这时孩子还没醒,孩子早晨也不容易被吵醒,那么孩子就睡得更安稳。
母子都要早睡早起。妈妈早晨更早起来做一些事情,会发现早睡早起效率更高。同时早睡早起也会让身体得到很多修复,进而更能以饱满的情绪状态面对亲子间的冲突。
祝福各位家长能够更多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亲子间都拥有充足健康的睡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