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妈
这段时间正给乐乐做相关幼小衔接的准备。本来我正为自己的率先行动沾沾自喜,没想到隔壁班一个妈妈已经给孩子学了两年的英语了,小女孩的英语说得溜溜的。深聊下来,原来这个妈妈不仅给娃报了英语班,还从娃一出生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再后来进行编程启蒙、逻辑思维开发,她是在给娃往“牛蛙”的道路培养啊!
后来她说,她在五年前就已经为娃买了套学区房,孩子可以直接进入划片的重点小学,小学毕业直接升进初中部,连小升初的麻烦都省了。按照她的规划,孩子从重点中学出来,努努力进入重点高中,大学起码能上个、那样的名校。看到她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规划,我只有佩服和惭愧的份儿。
想想乐爸一贯秉承的“顺其自然”,再对比这位妈妈的精心筹谋,让我不由有这样的念头。你还在奉行快乐教育,别家孩子已经悄悄变“牛蛙”,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家长一味奉行“快乐教育”,孩子长大后会遭遇残酷真相
隔壁班的牛妈说,她之所以如此鸡血满满地培养娃,是因为受到自家侄子的教育警示。侄子比她家娃大九岁,从小父母就秉持“快乐教育”,小学是在老家上的,因为觉得老家学校竞争小,氛围更轻松,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结果,侄子的童年的确过得很快乐,但是初中来市里跟爸妈一起生活后,侄子本来较好的成绩被碾压成全班倒数,论起知识储备侄子也明显欠缺很多。按照班主任的话,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成绩,将来能不能考上高中都难说。嫂子因此给侄子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辅导班,但侄子抵触心强,吃不得苦,两人的关系也剑拔弩张。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觉得孩子小学学习马马虎虎就可以,到了初中再努力也来得及。却不知,孩子在此期间养成了“遇难就退”的习惯,到了初中怎么可能突然就会变得坚强呢?如果孩子养成了“贪图享乐”的品性,长大后抱怨工作中的困难,只愿意待在家里啃老,势必会给家长带来大麻烦。
日本政府曾推行过一段“减负教育”,结果养出了“平成废物”。这些孩子成年后宅在家里不工作,靠二次元漫画和腐宅过活,导致日本经济暴跌,不可谓不警醒。
学习从来就不是只有快乐,这中间还伴随着辛苦、单调和重复。但这些苦是必须得吃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家长如果不在一旁“助推”一把,孩子很可能就因此退缩了。等到长大以后回想起来,他会埋怨家长当时不“逼”他一把。
鸡血派家长也要量力而行,当心给娃“鸡”出过重心理压力
当然,有些家长在追求让自家孩子变“牛蛙”的过程中,过多地给孩子以压力,结果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也是得不偿失。
前段时间,某个高知家庭费劲心思培养娃进上海知名民办小学的事曾疯传网络,孩子姥爷在《牛蛙之殇》的文章里写道,女儿从外孙三岁开始疯狂培养娃,结果在幼升小面试中孩子被查出有抽动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只能缓解不能康复,也因此和名小学失之交臂,算是很悲哀了。
古人曾说“张弛有度”,但教育中的“度”到底该如何把握,非常考验家长智慧。这需要家长自身不断学习反思才行。毕竟孩子未来能到达的高度,首先取决于家长自身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