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长怎样对待孩子手机上瘾持竿一蓑翁 [复制链接]

1#

手机早已成为家家户户必用的工具,为了方便,几乎人人都会配备一部。老年人有老年机,儿童有儿童手机或电话手表,成年人几乎都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除工作、学习、生活之用外,尚有更为大众喜欢的功能—游戏、娱乐等。随时随地都可看到玩儿手机的人。如果哪天忘记了带手机,大多数人如丢了三魂七魄一般,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有抵抗能力的成年人对手机都如此痴迷,更别说那些对什么都充满新奇的孩子了。

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孩子聚在一起大多玩儿游戏,漫山遍野的跑。而现在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了,游戏玩儿不了一会儿,便蹲在一堆儿打游戏。或一人一部手机,或一人玩儿,其他人看,都沉浸在游戏之中。从几岁到十多岁的孩子,很多都沉溺于游戏而减少了与其他同龄人玩耍的时间,常自我封闭或厌恶学习,也会伤害视力,甚为父母所苦恼。面对孩子沉溺于手游,又常苦无对策,现结合身边的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手游泥沼的强者。

吾妻同事的儿子,初中时在本地最好的学校就读,甚爱电子游戏。最初在家里玩儿手机游戏,后来手机被家长管控,常在夜间趁家人熟睡后偷偷出门,去网吧玩儿,凌晨方归。其母发现其双眼红肿,精神萎靡,不明所以。直到有一天回家时被其母撞见,才败露了。其母气极,放学时间不准出门,夜里睡觉时便把他关在房间里,早上才放出来。

初中毕业因成绩不佳,就读于另一所普通高中,对学习仍无兴趣,仍偶尔偷偷去网吧。

直到一次参加表哥的升学宴,听亲戚说再过两年就该参加自己的升学宴时,如受了刺激一般,用对手游的劲头来学习。高考时考了个三本,后又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在华为上班,目前为一小头目。

这是一个先对手游较为痴迷后戒掉网瘾努力学习、成才的案例。有家长严格管理的功劳,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觉醒。

(二)小时严管,大时叛逆。

吾妻有一同事,夫妻俩都是教师,从小便严管孩子,对孩子玩儿手机管得特别严,几乎不会让孩子接触手机。

孩子小学的时候倒还听话,家长不让玩儿便不玩儿。初中是本地最好的中学,刚入校时成绩较好,名列前茅。跟一个父母离异的同学非常要好。这位同学的父母对她不管不问,只是一味地拿钱与她。生活过得潇洒而奢侈。

同事的女儿逐渐开始叛逆,自己用压岁钱买了部手机,天天偷着玩儿。成绩直线下滑,目前年级排名多名,父母气急败坏,要把手机给她扔掉,她说:手机扔到一楼,我就从这跳下一楼。母亲妥协了,无可奈何,成绩不重要,人在就好。

这是一个先严管,不准玩儿手机,后叛逆、管不了就只好放任自流的案例。说明一味地严控也不行。

(三)尊重孩子,控制有度,少生叛逆。

孩子小时候父母东奔西走,陪伴的时候较少,常跟婆婆爷爷一起生活。

那时候胆子较小、性格内向,除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外,不愿与其他孩子玩耍。

上小学的时候尚不到六岁,离家较远,常早早地出门,中午乘车又耽搁不少时间,每天休息的时间不够。又撞见家人争执,后来有轻微抽动症的表现,不时会出现不自主摆头或下蹲的异常动作。我们并没有带她到处去看医生,也没有批评和提示她,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偶尔她问这是怎么回事时,便告诉她这没什么,过段时间自然就会好的。但从此便花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她,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做可能增加她心理负担的事情。大概半年左右,抽动症状明显减少,一年左右完全消除。我们将她这个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一般也不批评她,还经常发个进步奖。整个小学期间,成绩只能算中下。对她的学习并没有多重视,心里想的是只要人健健康康,成绩慢慢来。

小学毕业时,也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初中,因了解到该学校管理太过严厉,学生都被逼背诵了很多东西,不然就要挨罚。不想孩子太过辛苦,所以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初中。希望在一所不算太好的学校里,成绩能靠前些,自己学习起来有兴趣、有动力。

虽然在妈妈的学校里,但没有靠妈妈的帮助,自己考上了尖子班。最初的成绩不算稳定,常有考砸的科目。我们从来没有批评过她,只教她尽量小心点,不该丢分的地方尽可能少丢分。不会的再问老师或同学,也可以回家问我们。

在她班主任的眼里,最初是性格内向、胆小、学习被动。慢慢的发现她开心了、话多了、活泼了。再后来又说她越学越有劲儿了。

看到孩子性格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自己对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除了内心里高兴外,还不时地鼓励她,但仍没有给她压力,甚至连她玩儿手机也没有过多的干涉。

孩子小时候也爱看电视和打游戏,强行不给是不行的,看久了又怕伤她眼睛,所以也常叫她别玩儿太久。但她往往意犹未尽,不愿停手。我们一般也不强行阻止她,有时候带她出去玩儿,有时候悄悄拔掉网线,关掉手机网络,她看到玩儿不了自然就不玩儿了。后来慢慢的,便在玩手机之前先问她准备玩几次,时间到了她会主动交还手机,如果没有便也就给她收了。有时候她也会要求延长时间,也会应她的要求延长一二次,甚至愿意陪她一起玩儿,但都能把时间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读书后一般把作业做完后才玩儿一会儿。有时候见她时间玩儿得差不多了,就陪她玩儿感兴趣的游戏,分散她对手机的依赖。

初中后,功课多了,学习繁忙了。要求她星期天晚上睡觉前交出手机,星期五放学后又还给她。看她在玩儿,偶尔提醒她一下要控制时间,尤其是晚上不能因为玩儿手机而耽搁睡眠。从来没有批评她、或强行控制她玩儿手机的时间,偶尔大概看一下她在玩儿什么,只是要求她不能玩儿大的网络游戏,只能玩儿小游戏。因为我们家没有人玩儿大游戏,没有对她起诱导作用。

现在她对学习的兴趣较浓,到了时间自己把手机放到书房里,放假了又自己拿回去,我们也不干涉。孩子也还算听话,没有明显的叛逆思想。

上述三个案例,是三个真实而典型的案例,第一个案例,靠家长的努力和孩子的自觉而成功;第二个案例较为失败;第三个案例,目前还算理想。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对控制孩子的网瘾作出如下建议:

1.重在预防,控制自己。

要想孩子不沉溺于手机之中,首先家长得控制住自己的言行。当着孩子的面少玩儿手机,多陪孩子,孩子做什么自己跟着做,参与孩子的活动,尽量体会他们可能会有的感受。能和孩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是陪伴孩子最有效的方法。不能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在玩儿手机,家长可以看书、写字、画画等,但不能拿着手机玩儿。

2.防网瘾如治洪水,不能堵,只能疏导。

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大人越阻止的东西越感兴趣。不要让他感觉网络很神秘,要让他去接触、去了解,了解之后才会正确去面对。

3.给予一定时间,但需在自己控制范围内和孩子认同的时间内。

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的宠爱和鼓励,慢慢设定玩儿游戏的时间或次数,达到其要求后再结束本次游戏。让他心服口服,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

4.恩威并施,宽严结合。

尊重其爱好,但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控制游戏时间,发现时间过长,需及时控制。以爱护和关心为前提,说教不能凑效时,必要的时候,还需强力手段,但得把握好度,不能起反作用。家长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慈爱,偶尔也需要严厉。只刮风不下雨,孩子也不会听话。

5.对于已经上瘾又难遏制网瘾的孩子,更要加倍的关爱。花更多的时间去陪她,尽可能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增强她对自己的信赖,陪她一起戒掉网瘾,回归正途。不能太过武断,也不能破罐子破摔。

6.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求助于正规的心理医生。网瘾的背后,往往有较严重的情绪障碍、睡眠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了解和疏导,不能急于求成。

近几年,初中生、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网瘾只是其中一种,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都有较乐观的结果。

防治网瘾,预防是重点,从小就得干预。出现网瘾后治疗的良方是“爱”和“理解”,希望您能好好把握这个度。

个人粗鄙之言,不知对错与否,望能聆听指教,不甚感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