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热播,剧中也反映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孩子的教育、职场与家庭的平衡、人际交往等等,而最为突出的也是当下热议的幼升小教育问题。面对升学压力、孩子之间的比较,剧中原本佛系的妈妈苏醒一改往日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开启了“鸡娃”模式。在短短半年内,妈妈不断的给孩子打鸡血:写不完的作业、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将心爱的宠物送走、把说好的惊喜换成“学习资料”……在频繁的压力刺激之下,孩子出现了眨眼、做鬼脸等怪异举动,结果被诊断为抽动症。
抽动症也称“抽动障碍”,多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那么,“鸡娃”模式真的会使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突然出现各种短暂的、慢性的抽动障碍?
据医院精神科专家介绍,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病情的发生。有的开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发生维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振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仿照他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影响和躯体性疾病,也能够诱发本病。常见的因素有:1、遗传;2、紧张、焦虑、受惊吓;3、感染后的本身免疫问题加上呼吸道感染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孩子面临的升学竞争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还有的孩子日常爱吃快餐喝可乐,长期看电视、玩电脑,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引发抽动症。
孩子有抽动症,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调整?
一、放下对抽动症的误解
家长要认识到抽动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坏毛病”,就像得了感冒发烧的孩子会咳嗽一样,所以不能对孩子进行批评或者打骂。
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时,家长要提醒自己冷静,温柔而坚定,因为大吼大叫除了暴露育儿之技穷,于事无补。
三、帮助孩子面对压力、缓解压力
大部分儿童抽动症是机体的正常的应激反应,在孩子身体生病时或者内心遭受环境强烈刺激、过分打击、批评等时,机体为了保护自己出现的临时应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应该持续耐心的回应、倾听、陪伴与适当的安抚,缓解孩子的压力,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做腹式呼吸,转移注意力。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
抽动症状本身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因为有了症状以后家长亲朋的不理解、批评以及周围孩子的议论或者嘲笑,有些孩子的性格会逐渐变得敏感、不自信,即使以后抽动症症状缓解了,也造成了性格的改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五、合理安排作息,多运动
孩子保持情绪平稳、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以及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是必要的,但也不要采取极端措施。适度运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学习时间不宜太长,避免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每日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禁止观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等。
六、及时就医治疗
抽动症本身不会影响患儿智力,当伴随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时才会对患儿的学习以及社会交往造成障碍。因此,家长要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