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的特殊性决定了神经营养方案、运动方案、环境心理干预、药物方案(中医、西医)会以不同的视角在抽动障碍的不同阶段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需跨学科研究实践,共同构建科学有效的立体干预方案。
——医院神经营养科李振水
前言:
这篇文章最初的创意是一篇系统的国际研究综述,把国际上对儿童抽动障
碍的认识路线和神经营养学视角下的立体干预(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以色列等)的研究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但是,基于李振水主任的观点,为了让家长看懂,希望更多的家长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坚定信心,从抽动的迷雾中看到希望。基于此,我们在首先开展了一个基础的“抽动儿童基础健康调查”。该调查涵盖了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围产期及生育情况、儿童幼年基本健康状况、儿童免疫、肠道、情绪等维度进行了基础分析,对抽动的可能诱因进行考量分析,进而使得医生家长对儿童抽动障碍有更清楚的认识对抽动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患儿发病年龄及趋势分析
统计分析:
患儿发病年龄的统计令我们颇为忧虑,针对抽动的国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5-8岁为患儿发病阶段,而该调查表明0-4岁患儿比例不可小视(18.9%),患病儿童低龄化现象凸显。发病年龄在患病儿童多在5-8岁(69%)仍然是发病高位年龄。
儿童抽动障碍在-年间搜索量快速上升,和发病率及家长的焦虑程度呈现正相关。
抽动症与其他疾病搜索指数
分析:
5-8岁为儿童从幼儿期到儿童期的过渡期,心理学上对该年龄没有明确界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该阶段应独立界定,该阶段儿童身心变化明显,其发育特点和应对方式应给予重视。
患儿BMI值分布
统计结果:
非正常体重儿童比例85.9%,其中体重偏低儿童67.1%。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一致,近10年的家长反馈表示大量儿童为低体重儿童,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情况。可能由于饮食不平衡,造成部分营养素不足以满足正常的生长发育。
结果分析:
儿童抽动障碍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营养是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儿童挑食、偏食、过量糖摄入都是影响儿童发育,包括神经发育的可能原因。
建议:
该结果说明身体发育情况与抽动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改善儿童的营养结构,确保儿童营养充分,控制糖和咖啡因制品的摄入、加强锻炼促进儿童身体良性发育是解决抽动障碍的基础性因素。
患病儿童性别比较
数据统计:
抽动障碍儿童中,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比例为4.5:1。
结果分析:
这一结果与国际国内研究结论一致。该疾病的性别差异可能染色体类型有关。有研究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儿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问题。女性(有两个X)有一个备用系统,可以处理导致ADHD的故障,而男性有一个X和一个Y染色体。因此没有备用系统。另,患有神经发育障碍的女童情绪障碍和攻击性行为的程度低于男童患儿。该研究性推测虽不具备结论性,但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性别差异。
五、母亲生育方式
数据统计:
顺产儿童换抽动概率低于剖宫产儿童,顺产儿童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
结果分析:
本研究表明抽动与母亲生产方式存在可能的关联。
母亲孕前孕期叶酸补充情况
数据统计:
抽动儿童母亲孕前及孕期按要求补充叶酸的人数为31.46%。大比例患儿母亲(68.54%)未按要求补充叶酸。
结果分析:
孕前及孕期补充叶酸预防婴儿神经管畸形为共识性结论。叶酸与儿童神经发育的关系明确。因此,儿童母亲未能及时补充叶酸是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可能原因。
八、是否在生产中存在新生儿伤害
统计分析:
抽动儿童新生儿产伤比例高于普通儿童,但该差异不具备显著性。
结果分析:
新生儿产伤对抽动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问卷未为新生儿神经系统产伤分类研究,存在研究缺陷。
九、是否存在新生儿疾病?
统计分析:
抽动儿童新生儿疾病发病率与普通儿童无显著差异。
结果分析:
新生儿疾病在该研究中不作为抽动障碍的可能致病因。
十、儿童婴幼儿期一般健康情况(感染包括炎症和感冒等):
统计分析:
约36.32%的孩子幼年存在感染和重大疾病,25.83%很少感染。
结果分析:
抽动患儿一般两种情况:1、幼年经常感染(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2、幼年很少感染。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免疫过强或者过弱均为免疫失衡。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失衡对抽动症状的影响明显。因此,儿童幼年健康状况与抽动关系密切。
十一、儿童感染的处理方式
统计分析:
抽动儿童中68.27%的儿童存在幼年不当使用退热药物及抗生素。
结果分析:
1、不当使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物、不当使用抗生素会产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2、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菌群失调带来相关问题。
十二、儿童是否存在对食物没有兴趣(不爱吃饭)的情况:
统计分析:
近半数儿童对食物没有兴趣。
结果分析:
儿童对食物没有兴趣,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失调减少了儿童营养摄入的机会,是影响儿童发育的重要障碍。
十三、儿童是否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
统计分析:
近2/3的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
结果分析:
儿童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儿童各系统的发育。介于发育中的儿童身体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分化,各系统中存在穿透影响。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是儿童身体各系统充分良性发育的保证。
十五、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情况?
统计分析:
抽动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矿物质偏低情况。
结果分析:
微量元素介于其在身体中分布的特殊性和检测手段的局限,检测结果的结论价值降低,这是营养评估的痛点。
但无论如何,矿物质是重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在身体中的分布、摄入、吸收、代谢、排泄都影响儿童各系统的发育。大量的国际研究表明抽动儿童不同程度存在低铁、低镁、低钙、低锌情况。在神经营养学干预抽动的国际研究中,给予儿童一定量的矿物质补充,可以缓解儿童抽动症状。
服用补剂,尤其是儿童群体的补充,必须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FDA将维生素和矿物质列为可以一般认为安全的营养素,是基于各方面的安全性实验,这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建议家长在饮食干预为基础的前提下科学补充营养素。
李振水主任认为把营养素作为唯一方案是错误的做法。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睡眠质量、情绪环境干预显然同步发挥巨大作用,抽动干预是立体方案。
十六、儿童叶酸代谢基因检测情况
统计分析:
参加基因检测并完成问卷的家长共45人。其中高风险24.5%,中度风险40.0%,低风险35.5%。
结果分析:
叶酸代谢的基因缺陷与人种关系密切。在可比性人种中,我们选择了亚洲人种(日本和韩国)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引用如下:
日本高风险为16%,中风险40%,低风险44%;韩国高风险为7%,中风险66%,低风险27%。目前研究统计的结果表明抽动儿童高风险比例明显高于亚洲人种的平均水平,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不足:
该研究目前获取样本量45人,受样本量制约,结果信度受影响。大量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受累于MTHFR基因缺陷。
建议:科学适量补充活性叶酸,弥补叶酸代谢基因缺陷带来的可能症状。
十七、儿童是否做过ASO(抗o)检测?
结果分析:
研究表明ASO水平和抽动的关系。建议对高水平ASO进行干预,减少抽动可能性。
十八、儿童是否存在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情况?
统计分析:
该结果符合我们的研究假设。
结果分析:
超过半数抽动儿童存在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这是个非常明显的相关因素。目前通过医学和家庭干预轶事报告表明控制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对抽动症状的缓解。
建议:
科学控制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介于儿童的发育特点,过敏和不耐受均在动态变化中。定期检查(周期为6个月或12个月)为食物干预提供指导。
注:控制过敏和不耐受不能以失去营养为前提,家长应多确保儿童营养充分,发育充分,科学控制过敏和不耐受。
十九、儿童是否做过肠道微生态(菌群)检测?
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完成肠道检测,菌群情况影响儿童神经、情绪发育。
二十、儿童睡眠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统计分析:
有睡眠问题的儿童超过抽动儿童2/3。
结论及建议:
充足的睡眠时间给予儿童身体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良好的工作周期,良好的工作周期是良好的工作状态的保证。睡眠影响儿童生长激素分泌,影响免疫系统、神经及心理系统的健康和功能稳定。
二十一、儿童情绪情况
统计分析:
超过80%的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
结果分析:
情绪发育和免疫、神经、肠道均相关。对饮食、运动、环境(家庭学习)等方面对儿童进行全面干预,从而缓解情绪障碍。
二十二、儿童抽动基本情况
面部抽动,眼睛,鼻子等 80.31%
发声抽动,清嗓子 51.66%
躯体抽动,头颈,胳膊,腿,腹部 53.71%
发声抽动,除清嗓子之外的其他发声 69 17.65%
抽动秽语(说脏话,不频繁) 31 7.93%
抽动秽语(说脏话,频繁) 13 3.32%
家长应减少焦虑即便孩子抽动了,大多数孩子会在中低程度徘徊,发展到重度抽动的孩子是少数。
结语:
1、儿童抽动症从精神心理疾病归类到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这是里程碑的变化,因为发育会让很多问题自然缓解,抽动不是绝症。不焦虑、不悲观、不绝望!
2、神经营养学视角下的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下:
1)饮食结构习惯及营养代谢问题
2)睡眠及运动
3)免疫及肠道
4)情绪及环境
5)幼年健康状况
6)母亲围产期因素
致谢
北京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系黄旸木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王志红主任(博士生导师)的技术支持。
感谢参与该描述性研究的各位抽动儿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