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复制链接]

1#

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除了身体健康,应该就是“前途”了。前途从哪里来,从学问中来。

所以很多家长一旦发现自家娃娃,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记忆不佳、反应迟钝、小动作多、课堂坐不住的现象,就会特别着急。

其实,对于孩子这些的问题,中医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我临床40多年,常用这个方子帮孩子调理,效果非常的好,今天就拿出来分享给各位家长。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呢?

跟两个器官关系重大,一个是肾,一个是脾。中医认为心主神、肺主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脾藏意,“意”主要指人的思维、意念、灵感。所以孩子经常用脑思考,就会过度耗损自己的脾气。脾气虚了,痰湿内盛,就会孩子导致思维混乱、脑子不灵光、反应迟钝、木木呆呆的。

肾藏志,“志”主要是指记忆力和意志力。所以孩子用脑过度、压力太大、操心太多,就容易损耗肾精,让自己的记忆力减退、意志出现动摇、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发展到后来成为多动症。

此时,“打骂”孩子万不可取。因为这不是孩子自己不想学、不爱学,而是因为孩子用尽全力,却听不懂、学不会、记不住。

孩子本身已经很痛苦了,家长此时再不管不顾的指责孩子,只会雪上加霜,让孩子彻底摆烂,出现“厌学”、“叛逆”等情绪。更严重的,还会出现严重的毛病,如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等等。

当孩子出现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时,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把耗损的“脾气”和“肾精”,补回来。

肾精足了,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脾气强了,体内痰湿没了,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清晰,灵感就会像泉水一样不断涌现。

具体怎么做呢?

下面就用到了,我常用的这个方子——“孔圣枕中丹”,意思是服了这个药,就能像孔圣人一样聪明厉害。

这个方子,是由药王孙思邈发明的,目前药店里已经有了它的中成药,叫作孔圣枕中丸(资本已经发现了它的妙处)。方子很简单,只有四味药,菖蒲、远志、龙骨、龟板。

其中菖蒲和远志,是用来调“脾”的。脾喜燥恶湿,体内痰湿太重,就会堵塞心窍、脑窍、耳窍,让孩子犯迷糊,所以才会有“痰迷心窍”这一说法。

远志苦能泄热,辛能散郁,可以冲破体内这些“痰湿”的包围,让脾生成的气血能量,运送到脑部,供养大脑,修复脑部损伤。

菖蒲香能舒脾,辛能通窍,可以将被包裹在痰湿里的“九窍”解救出来,并帮助恢复脾主运化功能,让孩子恢复耳聪目明、心眼灵光。

脾补好了,我们就要来滋肾。肾主骨生髓,脑又为髓海。肾虚髓亏,脑窍失养,孩子就会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所以人越老,记忆力就越差。

这里就要用到龙骨和龟板。其中“龙”是阳物之中最有“灵气”的,而“龟”是阴物之中最有“灵气”的。用这两个东西的“灵气”,来补助孩子的“灵气”,那孩子能不变聪明吗?

而且这两个药物,一个滋肾阴,一个潜肾阳。能补足“肾精”,让脑髓充盈,为大脑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那孩子还怕“脑子”不够用吗?

这样一来,不管是孩子整天迷迷糊糊、记忆不佳、反应迟钝,还是孩子看不懂、听不会、记不住、难理解,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是中医刘晓鹰,这个方子虽然功效强大,但也要结合咱家娃娃自身的情况,来辨证使用。

否则有的孩子脾胃太差,或是体内积滞太多,你这盲目的给孩子“补”。“补”不进去不说,还会加重孩子脾胃损伤,让孩子症状更加严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