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
我们一听到咳嗽声,
总会下意识地想到感冒、气管炎…
但你能想象吗?
7岁男孩持续咳嗽一个多月,
竟是因为
心!理!疾!病!
一个多月前,7岁男孩东东突然“咳嗽”。
母亲张女士以为他只是感冒,加上孩子精神、胃口也都正常,便没放在心上。
不料,一周后,东东的咳嗽未见好转。
见状,张女医院检查,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东东的“咳嗽”不仅没见好转,反而加重了。
??摄图网
不绝于耳的咳嗽声,揪人心肺。
张女士
孩子下午会持续咳嗽,睡觉之前也会剧烈咳嗽,但入睡以后就不咳嗽了。
心忧孩子健康的张女士,连忙带医院就诊。
很快,咳嗽的病因就被医生找到了↓↓↓
祸首竟然是抽动症!
并非呼吸系统的问题!
王明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经询问,发现东东有时会不自觉眨眼睛、摇头,结合东东的“咳嗽”声,初步诊断患儿得了抽动症。
随后,医生为东东用了抗治疗抽动症的药物,并结合心理治疗,东东抽动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王明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由于每个患者的表现不一样,很多家长会根据一些症状,将孩子带到不同科室就诊,如眼科、呼吸科等,加之家长和一些基层医务人员不够专业,较难发现,容易导致病情延误或误诊。
那么,什么是小儿抽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平时该如何干预和调护?
01
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是学龄期前后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种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
通常,男孩子多见,多在4~12岁起病。
02
临床表现
一般而言,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如下:
面部肌肉抽动: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上肢抽动: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03
诱因
诱发该疾病的公认原因之一是社会环境和压力,比如孩子学业负担特别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特别高,孩子整天在比较紧张的环境当中,很容易出现这种疾病并加重。
王明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孩子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加重抽动症,一旦孩子抽动症加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到学业,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会形象、社交以及未来的就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平日里,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04
平时该如何干预和调护
为了避免小儿抽动症,为了降低小儿抽动症对孩子的伤害,我们还要进行干预和调护:
1.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一旦孩子出现一些持续的、不自主的动作,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缩颈、喉中鸣响等,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也应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患儿家长应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担心和焦虑,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儿。要充分理解小儿的种种怪异表现是病态,而非调皮、故意做作,给予正确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帮助。
3.父母应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活动及日常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同时,应尽量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患儿的症状及痛苦,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或者一起玩游戏来缓解病情。
4.避免引发患儿精神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在患儿面前与外人谈论患儿的病情。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其了解小儿病情,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建议采用鼓励式教育,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5.季节更替时,气候变化明显,应注意患儿的衣食住行,适时增减衣被,谨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患儿抽动症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
05
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此外,小儿抽动症还可以进行饮食调理:
1.不适宜进食过甜过咸的食物,也不应饮用茶水、可乐、咖啡等易致精神兴奋的饮品;
2.适宜吃高钙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可适当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
3.应给孩子多吃富含铁质和含锌的饮食,如蛋*、海产品、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