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多动症诊治需要标准化,老师参与
TUhjnbcbe - 2024/4/6 15:27:00

“做作业屁股总是坐不定,你有多动症吗?”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的家中。“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动,和患多动症,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社会上对ADHD的误解很多,各地的临床诊疗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规范诊疗模式、推广疾病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今天,国内首个儿童多动症(ADHD)标准化门诊临床培训示医院挂牌,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学创建人、医院院长金星明教授如是说。

图说:左为金星明院长来源/院方供图(下同)

标准化门诊聚焦“儿科共病”

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多动症”总体患病率为6.26%,多动症儿童和青少年约万人,但国内就诊率与诊治率都偏低。去年,上海医院承办了首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标准化门诊建设及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并出版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标准化门诊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专著,为国内“多动症”门诊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供方案,让全国相关从业者在工作中“有据可依”。

本届培训班将更多地从儿科共病的角度,如多动症伴有语言障碍、遗尿症、抽动症、睡眠障碍等疾病,对儿童青少年多动症的诊疗进行探讨,并进行临床经验及诊疗案例的分享。同时,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学组授予上海医院成为国内首个“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标准化门诊临床培训示范中心”挂牌成立。医院所属的优艾贝(中国)集团董事长耿梓轩介绍,将通过标准化门诊的正式运行,提升我国多动症儿童青少年的诊治和管理水平,也将切实助力长三角儿科医疗一体化建设步伐,让最先进的儿科诊疗技术、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

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

小学二年级的壮壮(化名)十分调皮,学习成绩也差,老师管不住,只得要求家长“全程陪读”。壮壮的妈妈请了一名保姆,24小时贴身陪伴。一次偶然的机会,壮壮来到金星明的专家门诊,详细检查后诊断为ADHD。“原来这是一种病,我们都错怪孩子了。”壮壮的妈妈恍然大悟。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行为干预后,壮壮已经“摆脱”了保姆,基本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很多医院就诊时,大都被认为是学习不好或调皮捣蛋,而不认为这是一种病。还有的孩子明明确诊了ADHD却没有服药,导致症状日益加重,甚至合并其他疾病。”金星明教授告诉记者,对ADHD的认识误区一直存在,导致预后情况不理想。实际上这种病及时干预后,青春期后将逐步缓解;若不及时干预,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会持续到成年。

ADHD是怎么会发生的?金星明教授解释说,大多由生理因素引起,还有一部分患儿则是由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大脑发育异常,如小儿鼾症等。

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家长抗拒给孩子吃药,他们担心这类药会成瘾。金星明教授反复强调,多动症是一种可以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良好的疾病,目前国内和国际的治疗指南均建议药物治疗作为儿童多动症治疗的基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通过一些行为治疗来辅助。“世面上一些培训机构宣传不吃药就可以通过行为干预来治疗ADHD,是不可信的。”

上海起步探索“医教结合”

年,金星明教授在医院儿童发展中心主任马克·希姆斯(MarkSimms)教授的协助下,在我国率先建立了儿童发育行为专业,此后一直专注于儿童发育行为的研究。她反对随随便便给患儿“扣帽子”,主张通过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出应用更广泛、更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医教结合”模式。“多动症的诊断,并不是听家长几句描述,医生凭经验判断就可以下定论的。学校的报告、老师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星明教授告诉记者,对患儿的诊断,本身也应当是持续、动态的过程。

“与传统意义上的治疗方法不同,儿童多动症诊治的最佳途径是医教结合。”金星明教授介绍,医生治疗多动症的核心症状,矫正不良行为;对学校和老师来说,则应当加强对多动症的了解并采纳规范诊治。目前,上海已在杨浦等区的普通学校试点医教结合模式关爱ADHD患儿,但还在起步阶段,她呼吁更多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推广“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规范诊治为核心,医教结合为方向”的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多动症诊治需要标准化,老师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