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抽动症,很多家长应该都听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得了抽动症,最应该改变的是家长,家长转变好,孩子自然就没问题了。其实这个观点是为了让家长们重视起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互动模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但也误导了很多的家长,让他们认为孩子的抽动症都是家长的责任,孩子不需要调整和改变,往往耽误了很多孩子的成长。
根据我多年的案例观察,抽动症儿童的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的养育方式是存在着问题的,比如说父母当中至少有一方是非常焦虑的,甚至非常强势,要求非常严格;或者至少有一方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既亲密又让孩子感觉到恐惧,在这种非常纠结的亲子关系当中,家庭氛围是非常的紧张的!
而且一旦孩子患了抽动症之后,家长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抽动症状上,刚开始是疑惑,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奇奇怪怪的动作。然后会带孩子四处寻医问药,这个时候亲子关系会有一定的缓解,但是并不能对孩子有根本的帮助。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对自己行为和语言更加敏感,发现我一严厉,一发脾气,孩子就抽动得更厉害了,家长因此会积极地去改变自己。
那么是不是家长改变了之后,孩子的抽动症状就能缓解甚至消失呢?实际上有的家长会观察到自己改变了,孩子抽动好确实缓解了,但是一遇到压力抽动还是会很严重。这说明亲子关系以及互动的模式可能处于一种习惯性的恶性循环当中,也说明孩子抽动症状的压力来源并非亲子关系这一个方面,那么单靠解决一方面的因素是没办法帮助孩子治疗抽动症的。甚至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由于家长改变的方式不恰当而加重。
因此,孩子患了抽动症,家长改变是必然的,是必须的。但是,这只是治疗孩子抽动症的措施当中的一个方面,只占很小的一个部分。孩子抽动的原因分析很重要,家庭环境方面;压力、负面情绪方面:例如来自学习、社交的过大压力;性格方面:过于敏感、完美主义、社交问题、害怕困难、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差等。
我们对抽动症孩子的情商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处理不良情绪、压力,提升情商心理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家庭情况的分析给与家长合适的养育调整建议。
抽动症孩子进行情商训练在什么年龄段合适?
其实抽动症孩子的情商训练在任何年龄段都是非常需要的。我的观点就是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比如说有的孩子3-5岁期间抽动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那这个时候家长除了给孩子进行饮食方面的调整,针灸按摩之外,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幼儿时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处于可调控的范围,还不是那么的顽固,这个时候是调控最好的时机。
抽动症的高发年龄的是八岁左右,也就是孩子上小学后,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力,就更需要情商训练的辅助了。
还有的孩子一直通过药物,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努力在调整,但抽动症状反反复复一直延续到初中了,这对于有的男孩子来说,家长可能觉得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家长会觉得太影响形象了,也会对孩子的心理方面更重视了。这个时候肯定是需要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整的。
孩子抽动症状不严重的情况是不是就不用情商训练了?
我们辅导抽动症学员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内心也有很多的困惑,这些困惑是非常需要外界帮助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困惑与迷茫就更多了。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症状反而会更加严重,还可能会合并秽语,这非常影响孩子对学校环境的适应。那这个时候就需要药物合并心理方面的辅导来帮助孩子了。
家长提问:孩子是抽动症十岁了,因为自己不想学习差、不想倒数而压力大,我该如何协助他提高学习,是否应该适当报一些辅导班?
海英博士回答: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的观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只能通过补习班来提升。我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报补习班,但不要给孩子过度的压力,因为孩子现在正好十岁,处于青春期前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还是有要求的,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自尊心会很强,很想变好。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抽动症状对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上存在的干扰。也要判断一下,孩子的抽动是不是在合并多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两者合并肯定会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比较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我们家长就不要盲目的报班,先把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孩子的抽动症状调整一下,尽量让孩子的抽动缓解或者消失,然后注意力也需要进行相应提升。盲目的报班只会让孩子的抽动症加重。
家长提问:我家孩子是女孩,刚开始抽动就是肌肉抽动,控制不住腿往外翻往外踢,后来耸鼻子,两年多了,感觉这两天又出现了眨眼的迹象。
我们这期间喝了中药,还有智力糖浆都没管用,没敢用西药。这种情况您推荐试试西药吗?我总是说他拖拉墨迹,上学快迟到了也没有紧张感,感觉开学这几天更严重了,是不是有这个毛病,我能不能说他呀?
海英博士回答:药物治疗方面,中药没效果的话可以考虑下西药,医院让精神科医生判断一下,看西药是否合适。
孩子症状不断在变化,而且持续时间也有两年多了,症状类型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当前的治疗方式肯定需要改变。
一般来讲,如果孩子的症状频率不是特别大,也没有严重的发声抽动的话,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治疗。
家长在家对于孩子的批评尽量减少一些,比如家长经常说孩子比较墨迹,这样的负面评价的语言有点太多了,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就像很多家长感受到的:说他他也不吱声,也不哭、不闹,但是会抽动。
很多家长说感受不到孩子的情绪和压力,那么可以通过孩子的抽动症状来判断孩子的情绪状况。观察一下对孩子严厉或者是催促孩子的时候,抽动症状是不是就明显了?那么家长就必须注意了,从孩子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段时间就尽量减少批评或者是注意下方式方法,例如,减少指责的情绪和语言,给出一个具体的建议。
我们经常说孩子不能可能脱离压力的环境,最终孩子还是需要提升接受批评的能力。但是孩子抽动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接受批评的能力肯定比较差的,或者是内心状态比较脆弱。就像孩子感冒发烧了,家长自然会更理解孩子,会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身体多休息。抽动就好比孩子的心理感冒,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能够适当的改变一下对待孩子的方式。
在我们的专业情商训练过程中,也是需要根据孩子的抽动症状和心理状态设置不同的疏导目标和提升目标的。一旦孩子情绪状态调整不错了,抽动症状也减轻了,那么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的训练目标和力度自然也会加强起来,让孩子有能力面对未来可能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家长提问:孩子没有自信心,小的时候胆小,害怕跟别的孩子交往,现在上三年级了,跟关系好的同学还算好,一起玩儿挺开心,但是跟陌生点的孩子玩儿起来感觉放不开。我们是外地的,离北京挺远的,这种情况下上你们的线上课大概能有哪些改善?
海英博士回答:看起来孩子同伴交往方面并不是完全不会方式方法,或者是没有交往的意愿,而是比较胆小。遇到陌生人,不熟悉的人就莫名的紧张,这就需要重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家长注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把“你太胆小”、“你怎么这么敏感”这些话挂在嘴边。孩子比较敏感,是不自信的一个表现,需要提升和帮助,并不是说我们指责孩子,去批评他,孩子问题就能改变了。
家长可以为孩子考虑我们的线上课。线上课首先能让孩子的情绪改善,就像有的孩子经过一个阶段的课程之后,他能够敞开心扉去跟老师或家长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了。这些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做不到的,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能够表达出很多内心的疑惑和担忧,在老师的专业引导下,孩子的焦虑感能下降很多。
也就是说一般课程第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情绪方面。有的孩子抽动症状会在第一个阶段出现较大的改善。但是也有的孩子需要在第二个阶段,或者是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自信心、抗挫折能力、社交能力、注意力、自控力等都会是情商训练的目标设置。这是一个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跟孩子的性格特点、环境、家长的配合度都是有关系的。家长最重要的是配合,另外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很紧张,或者是发脾气。
这里强调一下家长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且很多家长本身也很焦虑,甚至是非常细致、谨慎、追求完美的性格。这种焦虑和性格特点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克服自己的焦虑调整状态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