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科医生陈青科普儿童抽动症的常见因素
TUhjnbcbe - 2024/8/15 1:49:00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

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抽动症误诊率高,常被误诊为结膜炎、咽炎、多动症、癫痫、支气管炎、鼻炎等。

临床上可分为以下类型

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起病年龄为2~21岁;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4~8岁最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抽动特点为不自主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的、刻板的。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可表现为眨眼、皱眉、张口、伸舌、噘嘴、舔嘴唇、皱鼻、斜颈、耸肩、搓手、握拳、动脚趾、抖腿、收腹、扭腰、挤眉弄眼、扮鬼脸、眼球转动、旋扭手指、甩手、刺戳动作、四肢甩动、走路转圈等。

发声性抽动可以表现为:吸鼻声、哼哼声、清嗓子、咳嗽声、喊叫声、咕噜声、吹口哨声、吸吮声、犬吠声、重复语句、模仿语句、秽语等。

感觉性抽动可以表现为: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不适感。

加重抽动的常见因素:压力、焦虑、惊吓、疲劳、感染和被提醒。

减轻抽动的常见因素: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运动、特别是精细运动。

约半数抽动症患儿伴有1种或1种以上心理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焦虑、抑郁、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及品行障碍等。

总之,儿童抽动症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干预综合治疗。首先要治疗躯体疾病,如小儿沙眼、结膜炎、鼻炎、扁桃体炎等原发病。对于轻症尤其是初发患者,可以暂时观察等待或只采用心理行为的治疗;而对于抽动症症状比较频繁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的患儿,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给家长分享一点建议:孩子出现的症状并不是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孩子。越指责孩子越紧张,症状就越重。家长要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要给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等以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不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影视,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医生陈青科普儿童抽动症的常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