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谈药物治疗,那么首先我们要先厘清1、什么药有效,2、什么时候用药,3、用药的意义。我们先来了解下一种药是如何到市场上来的,大致上是首先通过实验室阶段发现或者发明药物,然后是临床前的实验,这部分主要是药理和毒性的研究,再进入临床人体实验阶段,一般要分三期,从安全性、有效性、到扩大样本进一步分析。只有不到7%的新药能从实验室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而这不到7%的幸运鹅里又有70%以上临床一期就挂了,最后通过临床三期获准上市的,真的是万里挑一,绝大部分死在了起跑线
上。上市后还有临床四期长期监测,主要是追踪尚未发现的毒性和副作用,典型例子就是儿科常用药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年3月被PDA加了黑框。单从药效上来说临床人体实验是让一部分人吃了有效就算有效吗?不是,很多种疾病有自限性,或者像抽动症一样时好时坏,无法证实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病程的自然结果,所以要有对照组,要一组吃药一组不吃药做比较证明吃药的比不吃药的有效,这样还不够,因为人的心理因素很强大,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经验,感觉哪里不舒服,越想越不舒服,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没什么,回家后发现居然没那么不舒服了。因此人体实验里加入了盲试,就是受试组和对照
组一组吃药一组吃安慰剂,所有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药还是安慰剂再比较,为防止实验人员会有意(和药厂利益相关)或无意的透露给受试者吃的是药还是安慰剂,就有了双盲试验,是实验人员也不知道分发下去的是药还是安慰剂,只有数据统计人员知道。那么在抽动症这个疾病上,有什么药物或者疗法通过了这套严谨的测试验证能治愈呢?遗憾的是没有。那么有没有缓解减少症状的呢?有,一些抗精神类药物都被验证有效。但这类药物要长期服用,不能随便停药,哪怕没有症状也要坚持服用数年,停药症状会反弹的更严重(撤药综合症),所以有一种观点是持续服药到青春期后,希望维持到病程的自然缓解或消失。按说这也不坏,众多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都要终身服药,而这只是服药到青春期后。可是你逐一了解下来,会发现很悲观,在《儿童抽动障碍第二版》中关于药物治疗的的描述原文:“目前尚不明确药物对抽动障碍预后和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目前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有如下两个特点:①有限的疗效(没有药物能
完全控制抽动);②与剂量有关的、让患者难以接受的副作用。#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