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地眨眼睛,做鬼脸,不停地提醒他们不要眨了,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
00:26父母不要以为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淘气或者不听话,很有可能是孩子患上了儿童抽动症。
这样的症状出现以后并非靠提醒或管教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薬物和心理的双重治疗。那中翳中薬对此就有好的解决方法。
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男孩,11岁,抽动症2年了。
一开始症状就是频繁眨眼,家长以为是孩子调皮,就不断地提醒他。但没过多久喉咙就发出哼哼声,写作业时还会不自觉地咧嘴,注意力也不集中。
医院被诊断为抽动症,西薬治疗一年多效果不理想,出现嗜睡、发呆、身体虚胖等副作用。
最终来到我这里寻求中医帮助。
初诊:面部抽动有力,面色萎黄,身体虚胖,容易感冒,不欲饮食,性情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小便可,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弦数。
辨证: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此乃肝亢风动的表现,面部不自主抽动,伴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
方法:清肝泻热,息风止痉。
开中薬21剂,让其回去服用。
二诊:眨眼次数减少,胃口好转,二便正常,可正常上课,注意力较前集中。
三诊:患儿坚持服薬,面色红润,眨眼,咧嘴消失,清嗓子基本没有,注意力集中,脾气逐渐缓和,二便通畅。
随后每2-3周前来复诊,抽动及情绪脾气较前都有明显改善,并参考西医意见逐渐减少西药,至今末有复发。
中医治疗抽动症,就是这样,抓住根本,还能慢慢减去西药,减少副作用。
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肝血不足,这个患儿面色黄,虚胖,食欲差,说明存在脾失健运的问题,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气血生化不足,造成心神失养,就表现出注意力涣散,学习困难,肝火旺盛,出现各种抽动的表现,性情暴躁等。
所以后期巩固调理阶段,又给他增加健脾的成分,防止抽动的复发。
最后夏主任想跟家长再叮嘱几句,对于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教育方法,避免打骂孩子,减轻学业负担
2、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