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窖温湿度调控技术
温度管理 1.前期:入窖20天~30天为前期。此期有加温设备的大屋窖、小屋窖以及棚窖均可采用高温处理,以防止黑斑病及软腐病的为害。据调查,经高温处理的薯块,贮藏65天后黑斑病的发病率只有1.3%,而未经高温处理的发病率为73.6%,防病效果达90%以上。已发病的薯块高温处理后病斑逐渐萎缩,有些病斑脱落,产生木栓组织。此外,高温处理对软腐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高温处理分三个阶段,即升温、保温、降温。在升温阶段,从烧火加温到薯堆温度达到35℃需1天~2天。加温要猛,温度上升要快,待气温上升到36℃时停火,使温度逐渐达到上下一致,最后使温度稳定在35℃~37℃。加温期温度上升快,薯块呼吸作用旺盛,每隔1小时测量1次薯窖各部位的温度。第二阶段为保温阶段,使35℃~37℃的温度保持4昼夜。如温度下降到35℃以下,可烧小火提温。第三个阶段为降温阶段,当高温保持4昼夜后,应打开全部门窗散热,降温要快,1天~2天以内窖温降至15℃左右,以后即进入常温管理。无加温设备的井窖、棚窖及其他窖型,甘薯入窖后可利用薯块呼吸时放出的热量进行伤口愈合,使窖温保持在15℃~18℃。但要注意高温期不能保持过长(一般5天~7天即可,时间过长容易发生病害),并注意不要使温度上升到20℃以上。 2.中期:入窖1个月至次年立春为中期。这个时期主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不管哪一种贮藏方法,窖温都应保持在10℃~13℃。如窖温降低在10℃以下,就应采取措施加温。大屋窖可适当加温或窖中生煤火。棚窖、井窖应检查窖口是否封严,并将窖口覆盖物加厚。棚窖也可在窖内生火升高温度,或在薯堆上加盖干草。 3.后期:立春以后为后期。此时气温回升,但窖温仍应维持在10℃~13℃。晴天可适当打开窖门通风换气。(为了准确地了解窖温变化,每个薯窖中都应安放温度计。入窖后初期温度变化大,应每天观察1次,中后期可2天~3天观察1次。) 湿度管理 甘薯窖湿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的85%~90%,湿度过高会增加“气哈水”,并加快各种病菌的繁殖而引起腐烂。湿度过低薯块失水快而降低新鲜度,薯皮干燥色暗。大屋窖因高温处理中水分散失过多,湿度偏低,可采用窖内洒水、挂湿草苫等措施增加湿度。一般棚窖因保温性差,冷暖空气在窖中相遇往往会产生“气哈水”下滴,造成湿度过大,所以要加强保温,防止冷空气直接进入窖内。不论哪种薯窖,如窖顶、墙壁经常有水珠下滴,薯块顶端尾部有发霉现象,即为湿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