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抽动症主要是身心失衡造成的,当孩子患有抽动症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孩子健康,做好心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人的情绪和心理形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可以多多学习育儿的心理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方面,我不是什么心理专家,我只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不良情绪的释放是抽动症孩子心理走向健康的第一步
在《堵不如疏:抽动的释放是儿童抽动症患者走向康复的第一步》中,我专门指出了抽动释放的重要性。那么,这里,我强调一下不良情绪释放的重要性。我认为,不良情绪的有效释放是抽动症孩子心理走向健康的第一步。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不良情绪的积压是前因,抽动是后果,两者都需要有效释放。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他的各种情绪越是容易出现,越是容易喜怒无常。关键的问题是,当抽动症孩子的情绪出现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情绪,处理情绪。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道理要给大家说清楚:第一个是情绪的积压是导致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二个是情绪的积压也是造成身体不健康而引发抽动症的重要原因;第三情绪与身心健康之间相互影响,如果不良情绪一直无法得到释放,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必然会更差,抽动也会加重;如果不良情绪能够快速、有效的释放,孩子的心里就会舒服,身体慢慢会走向健康,抽动也会减轻。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让情绪与抽动之间形成正向的反馈系统,通过情绪的有效释放与缓解让心理、身体得到缓解,最终让抽动不断减轻。因此,除了让抽动释放外,还要让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释放。当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该知道如何应付孩子的不良情绪了。
不要压制抽动症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抽动?我看来,就是身心出现了扭曲,这种情况让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对身体来说,就是通过扭动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对心理来说,他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情绪,发泄自己。就像对待抽动一样,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也是要本着“堵不如疏”的原则,让孩子的不良情绪尽量发泄出来。也就是,不要让不良情绪继续伤害到孩子的身心,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综合来看,抽动症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哭泣、哭闹、烦躁、发脾气、扔东西、骂人等。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上,我们不要去制止和要求孩子不要有这样的情绪,更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不良情绪而去打骂孩子、责备孩子。如果这样做,只会是雪上加霜,让孩子变得更加不健康。当我们知道这是孩子身心不正常的表现后,就能够理解孩子;当我们知道孩子发泄出来,反而对他的身心好,就让他尽量的发泄彻底。我们要用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孩子是我们的后代和血脉,也是我们今后的希望,对于他们,我们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有什么必须要针锋相对的呢?生活中,有什么比他们的健康更重要的呢?这些能想开了,看到孩子不正常的情况,就不会再那么生气了,也不会再那么忍无可忍了。
让孩子学着向父母倾诉
任何孩子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坏情绪,如果你细心留意和观察孩子,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慢慢就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发火,为什么会伤心等等。是不是孩子发泄不良情绪时,任由他们发泄,我们不管不问呢?这样当然不行,如果把孩子晾在一边,孩子会以为你不关心他,可能情绪会更加激动;还有就是,孩子会以为你在生他的气,这样孩子也许会有更加抵抗或者其它方面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先是平静地等待,等到孩子的不良情绪发泄结束时,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平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问清楚孩子到底哪里不开心、哪里不舒服?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如此不好的情绪的。我们应尽量地想办法让孩子每次都能说出来,因为向父母倾诉、袒露心扉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既能缓解孩子的情绪,又能让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还能增进亲子感情。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孩子不愿意讲,可能孩子还是害怕什么。这时候,我们要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孩子说出来,我们要慢慢学着做孩子的知心父母,让孩子变得愿意与我们倾诉。而且,这本身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称职父母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积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
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当我们知道孩子为什么经常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以后,我们要积极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此,在生活中,我们也就知道该如何照顾孩子的心理了,也就知道该知道怎么做、如何做了。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要说了,我们又不是心理医生,我们怎么知道该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其实,大家把这个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所谓心理疏导,不过就是理解孩子,知道孩子产生坏情绪的原因后,把这些源头想办法慢慢消解掉,这样孩子的坏情绪就不容易产生了。如果是我们家长的原因,我们家长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如果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我们要慢慢劝解他,安慰他,接受他,包容他,用爱的方式改变他。当然,不同的情绪我们会有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那么,我就来谈谈我对不同情绪的看法和应对。
应对哭泣、哭闹的情绪
当孩子出现伤心难过和委屈的时候,最容易哭泣;当孩子的欲望和渴求没有实现的时候,孩子最容易哭闹。不论是哭泣,还是哭闹,都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最重要的方式,总体上,哭出来比憋在心里要强很多。如果是哭泣,面对孩子的伤心、难过我们要多多安慰孩子,抱抱孩子,如果是我们家长的错,我们要向孩子道歉,尽量做到不再继续伤害孩子;如果不是家长的原因,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家长的关心和温暖,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有一个坚强的依靠和后盾。如果是哭闹,要分清孩子哭闹的原因,比如孩子可能想得到一个东西或者想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这个事情或东西是合理的,那么,我们要尽量满足孩子;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甚至是无理取闹,我们不要一味去否定孩子或者是制止,这时候比较讲究策略和技巧,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电子产品,可能不利于孩子的病情,一般家长都会马上拒绝,孩子可能会哭的比较伤心,这时候我们先让孩子痛快的哭出来,哭完之后呢,在本着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讲清楚我们没有满足他们要求的理由,争取能得到孩子的理解。通常的情况是,有些孩子会接受家长的建议,不再哭闹,还有一些孩子不接受家长的建议,继续哭闹。对于后者,太过于正常了,我们还是用同样的方式,让孩子多哭几次,然后我们多讲几次,不要责怪孩子,几次下来情绪也就差不多了。最后实在不行,可以换一个别的玩具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个台阶下,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应对孩子烦躁、生气和发脾气的情绪
大多数抽动症的孩子很可能肝火旺盛,容易出现烦躁和发脾气的情绪,可能有些孩子的脾气比家长的还大,这种情绪也容易让家长大动肝火。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有“同理心”,孩子也是人,大人能发脾气,孩子当然也能发脾气,让孩子知道,生气、发怒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每个人都有想发脾气的时候,永远不要灌输给孩子“你哭了我就不喜欢了”、“你发脾气我就不要你”等等观点。孩子发脾气或是哭闹的时候,大人往往忍受不了,很想去揍孩子,对抽动症孩子来说,这是大忌。这个时候不妨双方都稍微“冷处理”一下,家长回避一下孩子的情绪,待孩子情绪发泄完且平复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孩子的坏脾气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家长有责任用耐心去找到那个原因。发现这个原因后,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不要让孩子继续生气、烦躁和发火,告诉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后,该如何有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如何能够想得开,如何做到不再生气。久而久之,孩子碰到类似的情况也就不再发脾气了,孩子就学会适应不同的情况了。
孩子会不会变得更差?
有些家长说,孩子得了抽动症以后,作为父母,天天提心吊胆,什么事情都会让着孩子,不敢大声骂他,不敢打他,搞得家长成了孙子,孩子成了老爷。还有些家长会以为,这样对待孩子太过于容忍了,以后孩子很容易变得不听管教或者无恶不作,时间长了会废了孩子。我觉得以上想法和判断都是有问题的。首先,理解孩子,同情孩子并不是矮化家长,我们家长做到尊重孩子这是责任,也是义务,每个生命都需要尊重地、平等地对待。我们不需要总是把家长的权威搞得高高在上,给孩子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民主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其次,如果我们能正确地与孩子做好沟通,正确地去关爱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会被废掉,这个大家尽可放心。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好自己,以身示范,孩子不仅不会变坏,而且根据教育的科学规律,一个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越多,孩子的心理就会越强大,未来的生活也就更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也就更加勇敢和无惧。当然,我们不能溺爱和纵容孩子,这与我们讲的合理应对抽动症孩子的方法是两码事。
情绪释放非常重要,不仅对孩子是这样,对我们家长和成人一样如此。生活中,我们一样很累,一样有烦恼,一样有情绪,我们也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去发泄。当然,前提是不要对着生病的孩子发泄。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在抽动后,我们也会焦虑万分,我们也希望别人能帮助我们。我想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要想得开,要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有爱心、肯奉献,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不会辜负我们。生活中,如果有些家长遇到实在解不开的心理难题,可以使用“多成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