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孩子不自主的眨眼吐舌,要考虑是抽动症
TUhjnbcbe - 2020/12/7 0:16:00

亲爱的朋友:

你好!

北京进入暑热的时节,湿度也达到50%以上。

这样的湿度对于南方是舒服得很,但对于北方人来说就已经闷得不成样子。

昨天看到一个督导的学员提交了一个抽动症个案的报告,于是让我想到以前有过的一个案例。

这是一个12岁男孩,家长说孩子经常有控制不住的眨眼、吐舌头、伸脖子的动作。

医院诊断了抽动症,家长不愿意吃西药,于是吃中药、扎针灸,但孩子的抽动却越来越严重,严重时整个身体都在抽动,动作幅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这个问题,同学经常取笑他,孩子也很自卑,有时也会发脾气,不愿意上学。

希望我们可以用动力催眠帮助孩子,改善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心。

什么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常见的儿童青少年神经精神疾病之一.

表现是以不自主的、突发的、肌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

抽动常在7岁前发病,发声抽动多在11岁以前。

至于抽动障碍的病因总体来说就是——说不清楚!

1、遗传因素: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与抽动发生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

2、生化因素:关系十分复杂,没搞清楚。

3、心理因素:严厉的管教会诱发、加重抽动症状,但并非是主要致病因素。

4、感染因素:鼻炎也会诱发抽动,鼻炎好了,抽动也会缓解。

5、运动和游戏过度:运动和打游戏过度会加重抽动的现象,但非是致病原因。

上面的孩子本来就有抽动障碍的可能性,同时诱发原因是妈妈一直让他“以德服人”,从不与同学和小朋友争,处处忍让,导致抽动症状发生。

抽动症对儿童的影响

1、社交障碍:长期抽动可致同学关系受影响,被嘲笑,上课影响老师讲课。

2、情绪障碍:20%-30%的抽动儿童存在抑郁、焦虑、自卑、退缩行为等。

3、影响学习:抽动影响睡眠质量,上课影响周围同学学习,自己也无法专心上课,影响学习成绩。

抽动症的病程长,而且反复发作,少数到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逐渐加重,有的症状可延续到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情绪问题、压力、上呼吸道感染等都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并使症状不断波动。

家长如何做

“抽动”是病,不是“坏习惯”。

1、发现孩子有挤眼、耸肩等抽动行为,应医院找医生诊断。

2、家长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指责和打骂孩子的方式来纠正行为,这样只会加重抽动的症状行为。

3、有目的地安排孩子多做一些体育活动,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教孩子学会放松心情的方法,如肌肉放松法、冥想、自我催眠等。

4、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禁止孩子长时间玩手机。

5、按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这样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心理行为干预

如果是短暂的、轻度的抽动,心理行为等方法是有帮助的;

如果是严重的抽动问题,就只能是药物治疗为主,用心理行为辅助而已。

目的的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改善同学关系。

方法:

1、积极强化法:如果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少一点时,就积极表扬和鼓励。

2、放松肌肉法:通过有步骤的放松训练,让儿童学会主动放松的方法,相当于催眠过程当中的渐进式放松训练。

3、主动练习法:就是如果孩子耸肩,就让孩子在不抽动的情况下主动耸肩十分钟,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4、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儿童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其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情绪状态,并不主要针对抽动症状本身。

5、催眠疗法:动力催眠对于轻微的抽动效果很好,但对于严重的抽动就需要药物的配合才行。

前面提到的孩子经过前后一年多的动力催眠训练,有效地控制了抽动的症状,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

尽管在特别兴奋时偶尔也会有抽动的表现,但家长和孩子都能正确对待,症状也很快会过去,不会有影响。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

我们下次再聊!

马春树于北京金源时代

职业催眠技能的最权威指导

培养胜任的职业化动力催眠师

+课时,理论+技术+应用三大模块

覆盖心理、医学、教育、家庭等各种应用场景

帮助事业提升、情绪管理、自我赋能、人际沟通、了解教育根本

扫描在线预约报名

提升孩子专注力,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不自主的眨眼吐舌,要考虑是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