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四川交通广播FM.7原创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听众“幽幽草”给《我的心主张》主持人小娅留言:
“小娅老师,我女儿7岁,马上要上二年级了。五个月前被诊断为多动症。女儿在学校里,老师把她调到第一排特殊位置,就是因为上课小动作多,还常和同学交头接耳,上课东张西望,成绩也不好,老师同学经常反映女儿不合群的情况,医院咨询就诊,我很担心女儿未来会治好这个病吗?”为此,今天小娅特别为大家医院心身医学中心、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雨兰,*医生,今天特别和家长们科普一下,什么是小儿多动症,该怎么防止这种疾病。
家长们常常有这些对孩子的抱怨:不喜欢学习,就喜欢玩,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上课不专心听讲,下来做作业不乖!总是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爱发火,说他就爆!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控制不住自己。很难安静下来,上课也是坐不住。太懒,不喜欢学习。
你是否对你的孩子有这些抱怨呢?让你烦恼却没有辙?
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很可能有“小儿多动症”,就是“多动注意缺陷障碍”,英文简称ADHD。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病。
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行为障碍。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6.26%(算下来平均每个班上会有2-3个孩子)。全国有2,万儿童、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受到ADHD的困扰。
临床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
写作业拖拉
上课乱下座位
不听从指令
社交技能缺乏
容易冲动发生攻击行为
不遵守规则(校规纪律等)
常犯粗心的错误
打断别人谈话
遗失文具或书本
无法有序整理好桌面或房间
这些表现常常令家长、老师或者同伴感到难以忍受,以至于给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不受欢迎的人”、“懒惰的家伙”等负面的标签。作为家长则常常困惑:是什么原因我的孩子会这样?
多动症的病因尚没有非常确切的答案。目前普遍认为遗传生理因素、气质和环境是造成多动症的病因。其中,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的遗传性显著。而气质因素,比如行为抑制能力、主动控制能力、行为约束能力的减弱;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加强等特点与多动症的产生相关。但并不是有这些特质的孩子一定会患ADHD。环境因素方面,出生时极低的体重(低于1,克),母孕期饮酒、吸烟、感染等也与儿童患与ADHD相关,但尚未证明这些因素与ADHD的因果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大脑与其他没有ADHD儿童的大脑在成熟速度、结构上也存在差异,认为ADHD的儿童大脑发育迟于正常儿童。
ADHD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有25%的ADHD患儿会在10岁以后逐渐回归正常,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如果在孩童时期家长忽略孩子的症状、不及时治疗和干预,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适应家庭、学校、社会生活。那么,这么大的危害,作为家长是否只能干着急?我家有个ADHD孩子该怎么办?
ADHD的危害大,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发展到共病其他心理和精神问题,治疗效果和预后就会变差。在此提醒家长们,孩子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以更好帮助孩子的成长。
四川交通广播FM.7周一至周五14:00-15:00健康心理访谈节目《我的“心”主张》资深情感暖心主播小娅携手权威心理专家为您疏解情绪,化解亲子矛盾、家庭纠纷、情绪失落、职场烦恼、排解不良情绪,构筑健康幸福的人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