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儿童多动症,
大家并不陌生,
但真正对其了解的家长并不多。
下面,医院专家张纪水
为大家讲讲有关多动症的几大误区
专家介绍
△张纪水
医院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儿童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
现任中残联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心理保健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发育行为学组委员,中国紧急救援协会儿童灾难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中医协会精神病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康复学会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系务委员,北京市残联孤独症培训中心指导专家。
专家特长:儿童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儿童心理学专业。主要擅长专病包括孤独症(自闭症)、抽动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精神疾病等。
△网络配图
误区一:多动症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错!!多动症也是病!儿童多动症,全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典型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调皮捣蛋,容易着急发火,是家长老师眼中不招人待见的“熊孩子”。
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却很差,性格叛逆,学习成绩往往也不好,还惹是生非。
误区二:成绩差和多动症是一回事儿
恰恰相反,与同龄孩子相比,多动症孩子大多智力正常甚至超常,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差,就简单粗暴地诊断为多动症。
很所家长认为,“孩子好动是天性,淘气顽皮的更聪明,大了就会好了”,然而:
正常孩子:淘气但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会影响学习、成长和人际交往。
多动孩子:不分场合的调皮捣蛋、乱发脾气,学不好、玩不好也睡不好。
△网络配图
误区四:孩子不好动就不是多动症
孩子安静、乖巧,一点都不好动,会是多动症吗?看电视、完游戏、看课外书也很认真啊!
其实,看电视、玩游戏、看课外书=被动注意,完成学习任务=主动注意,
当孩子看似安静,但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分心,没有耐心,这类孩子是缺乏主动注意,属于“安静型多动症”。所以,不能因为孩子不多动,就认为不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病,孩子是无辜的,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需要及时就医治疗,而不能对孩子非打即骂,实施所谓的“棍棒”式教育。
“棍棒”式教育不能医治好多动症,往往会使孩子的行为更加紊乱,事与愿违,给孩子的病雪上加霜,更会直接破坏了亲子关系,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保健科/供稿
往期精彩回顾五部门发文我省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增至21种!
医院“一卡通”就诊卡该咋用家长应该知道这些
挂号又添生力*!自助机挂号,真的不用排长队!
速来围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