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绩不好,不守纪律,没有人会喜欢你的。”
“可是我人好呀。”他低下头小声反抗着。
——一位母亲和她多动症的孩子
1.
多动症的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多发于儿童时期,却是影响一生的疾病。
国内发病率可达1.5%-10%,患多动症的男女比例为7:1左右,早产儿和剖腹产儿的患病率超过60%。
通俗地说,一个班级就有3~5个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多动症现象。
2.
多动症是有迹可循的。比如,
胎儿期爱踢妈妈肚子;
婴儿期表现为爱哭闹、难喂养;
学前期表现更为明显,破坏力强,常常干扰其他小朋友,自控力差,该安静的场合仍自顾自地玩耍吵闹;
上小学后,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违抗大人的要求,甚至会升级为攻击行为。
当Ta被贴上“熊孩子”的标签时;当Ta被老师点名批评不认真、不专心时;当Ta难以处理人际关系、被同学孤立时;
甚至当你曾因为Ta的“屡教不改”而动手打过Ta……
“熊孩子”,很有可能只是生病了。
Ta在不为人知的世界里悄悄病着,承受着Ta本不该有的指责和失望。
3.
多动症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怀疑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医院进行诊断。
确诊后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包括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等。
大量研究表明,坚持进行治疗和干预,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恢复正常。
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下的多动症儿童,行为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加有效。错过最佳治疗年龄的孩子,药物治疗可能是必须的选择。
4.
有的父母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多动症症状会消失;
有的父母宁愿给孩子吃药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打开药瓶相对容易。
和孩子服药后出现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比起来,
和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尊心受挫、遭受排挤、学习困难、失去信心等创伤比起来,
许多父母选择艰难,即使他们本身已经很难了。
多动症的治疗,离不开孩子的配合以及父母的坚持。包括父母本身对多动症的认识、教养方式的改变、与孩子的积极交流、选择适合孩子的训练方式......
我知道你很难,所以想给你一点帮助。
不是给你做科普,而是要告诉你怎么做。
这节课,你可以学到什么?
根据《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学习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及成因;
如何选择与多动症症状程度相匹配的干预方式;
日常生活中,家长针对多多动症儿童可采取的指导原则;
父母的亲职教养,包括教养方式,学习方式、环境的调整策略。
(课前会在课程群内发送多动症的相关科普资料)
郑琳瑾,毕业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从事职能治疗8年。
服务对象是从几个月大到12岁的孩子。
针对发展迟缓、脑性麻痺、自闭症、罕见疾病、多动症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的孩子和其家庭,都可以提供咨询与介入。
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训练、粗大与精细动作训练、认知理解的训练、书写与视知觉训练、情绪控管、人际互动技巧训练、专注力训练,行为矫正、亲职教养等......
是台湾最优秀的职能治疗师之一。
年12月15日晚上20:00-21:00
60分钟课程:50分钟授课+10分钟答疑
0元
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免费参加:
1、转发文案到朋友圈,对所有人可见,保留至开课前;
2、转发文案到人以上的群;
若不方便转发,可找客服支付19元入群哦。
私信你的任一糖心理客服
发送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