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是在年快五岁时出现明显的症状的,当时全家在旅游,本是非常开心的事,却变成一场全家的危机。旅游过程中他不断地吐出舌头舔自己的下巴,几乎一刻不停,伴有频繁眨眼睛。我马上察觉出问题,以我有限的心理知识判断是小儿抽动症,顿时全家陷入恐慌。
我迫不及待地给我的心理咨询师朋友娟姐(徐娟老师)打电话,她建议我去看医生排除器质性问题,并表示若是心因性的,她一定可以帮我治愈;对于还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抽动症的母亲来说,这句话给我了莫大的安慰。回医院检查,和我猜测的一样,确诊了!
02关于治疗确诊后,医生开了药,但我并没有拿,也没给他吃任何药。其实广州的儿科医生还是很谨慎的,开的药更像营养剂:赖氨酸B12和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糖浆。我们也做了检查,结果正常;我问医生能否进行心理治疗,医生反问我:“这么小的孩子心理治疗有用吗?”医院,我打电话告诉娟姐检查的结果,约好她下班后与我相见,在当晚10点到12点的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娟姐详细地问了我儿子的情况以及家庭的交流模式,针对某些交流方式给出了具体的建议,约定尽快安排时间进行心理咨询。在等待咨询的过程中,娟姐家中有事,暂停了所有的咨询,也无法安排我儿子的咨询,只能我有问题时打电话向她请教,幸运的是,儿子症状的消失比我们想象要快,大概两个月就没有了。
虽然我记了日记,到现在都难以说出哪天开始他就完全没有症状了,印象中是慢慢地减少,当我们忘记要去观察他的症状的时,症状也就消失了,后来虽然没有了症状,但当他感到压力、紧张、不开心、委屈等消极的情绪时,就会吐舌头,刚开始是无意识的,后来发现只要他吐舌头,我们就会去安慰他,安慰后吐舌的动作会马上消失,所以后面的吐舌头大概是有意为之。不过我们没有责怪他,而把它当成是他给我们的一个暗号——他需要我们的安慰、需要我们改变不好的态度,大概半年后,他自己也忘记了这种吐舌头是引起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