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多发抽动症发病和人群的适龄人口约达到3.5亿多人次,
发病率在5%到10%左右,
其中,大约有万到万左右患者为儿童,
月36万发病患儿/每年,
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那么,在临床上,抽动症患儿都有什么表现呢?阮氏针灸第九代传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学硕士朱奇医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1、面部抽动表现
患儿常常会出现怪异表情,如眨眼、皱眉、伸舌头、咧嘴等怪相。
2、颈部抽动表现
患儿的颈部肌肉异常,常常出现的表现特征有,摇头、耸肩以及挺脖子等动作。
3、患儿躯干抽动表现
患儿躯干的抽动表现常常以扭腰、吸、鼓肚子、挺胸等动作出现。
4、患儿四肢抽动表现
患儿的上肢抽动表现常以甩手、扭胳膊、搓手等;下肢常以垫脚、抖腿、或是走路步态异常等情况出现。
5、咽喉抽动表现
患儿常常发出“吭吭”声、干咳、随地吐痰等,有时可能还会出现不自主骂人的情况出现。
朱奇医生在采访中说:
多发性抽动症己成为儿童的一种常见病,
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发展。
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
多釆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
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
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
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独特优势。
随着当前我国家庭成员结构的改变,
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
儿童心理承受压力加重,
抽动障碍的患病率呈增加趋势。
西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高,
副作用大,长期治疗,难以为续。
中药治疗在扶正祛邪总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不同阶段的证候分别辨治,
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朱奇医生说了一个病例:
有位频繁眨眼的小学生,频繁到每分钟5-6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几个月前,萧山的茹老师带着这个学生来治疗,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得了上述症状。
据说以前一直眼部小动作,疫情期间上网课后加剧,小患者本人异常难受,主动要求父母寻求帮助。去了眼科,怀疑是结膜炎,滴眼药水没有效果。
朱医生见到小患者时,一诊舌脉,心里就有数了,但看这频繁的程度,想着2个月左右能好转,3-4个月基本康复,又怕患者不配合,因为眼周穴位需患者配合才便于治疗。
好在小患者异常配合,十来岁的小朋友坚持不动,连哼哼唧唧都很少。再配合健脾胃、抑肝风、养心神的中药,效果好到出乎意料,目前针灸了6次,抽动症状已基本消失,整体明显好转。
针灸专家
朱奇
全国名老中医阮少南教授外孙,阮氏针灸第九代传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学硕士。自幼耳濡目染,随诊阮老近二十年,临床经验丰富、针刺手法纯熟。通读《*帝内经》、《伤寒》、《金匮》等医学经典古籍,循古而不泥古,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内外妇儿等科。
内:失眠、免疫力低下、感冒、头痛、胃痛、纳谷不香、便秘泄泻、脂肪肝、胆囊炎、过敏性鼻炎、皮炎、甲状腺结节、前列腺增生、面部暗沉褐斑等;
外:面瘫、三叉神经痛、颈腰椎病、肩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等;
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更年期综合征、附件炎、怀孕困难等;
儿:近视、多动抽动、注意力不集中、发育异常等。
且涉足中医美容养生领域研究,推出“中医辨证穴位埋线减肥疗法”,在《浙江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阐述机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明每位肥胖者的体质和致肥主因,因人定穴,疗效显著。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周日下午
粉丝公益福利1
方回春堂拱宸桥馆(桥弄街1号)
将送出6位朱医生义诊号
您可以在文末留言“抢号”二字抢号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祝您生活幸福、事业进步、人生圆满
粉丝公益福利2
文末只要抢号或留言
凭留言截图至拱宸桥馆大堂经理处
领取方回春堂养生台历一本哦
方回春堂
02
03
04
05
滑动
1.“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2.“病因是什么呢?”
遗传
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ADHD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神经递质
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有学者提出了ADHD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ADHD病因和发生机制。
家庭、心理和社会因素
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3.临床表现
1.注意缺陷
2.活动过多
3.行为冲动
4.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6.品行障碍
当我们遇到这种孩子,
我们该怎么办呢?
1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当ADHD患儿的父母和校方确定患儿的病情或行为已经影响患儿参加学习的能力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2父母的教育和训练适合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者。教育和训练可采取单个家庭或小组的形式,内容主要有: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3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1多动的孩子为何不一定是多动症?因为多动可以有许多原因造成,临床上因多动就诊的孩子有的是正常儿童(例2),有的是多动症,有的是智力低下,有的是抽动症,有的是适应障碍,有的是学习困难,有的是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有的是品行障碍,有的是其他问题。所以说尽管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生率高达5%,遇到多动的孩子时仍不能一律认为是多动症。
2千万不要把抽动障碍当成坏毛病我们经常遇到频繁眨眼、皱眉、吸鼻、撅嘴、张口、摇头等表现的儿童,许多家长把这种现象当成坏毛病,从来不看医生,并试图通过家长的严格管理来改掉坏毛病。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改善孩子的异常表现,而且常常会加重症状,实际上这样的儿童是患了一种叫“抽动障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诊医生。
编辑:张进
审编:张馨元
审核:孙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