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起“多动症”这个话题的不是咨询,不是他人的孩子,正是我自己的孩子。
他从学前开始被视为“多动症”,经常下午吃饭时间接到电话,艾儿老师,您的孩子不见了,不知道去哪了......结果,孩子不是在沙场里玩沙,就是在篮球场上,哪怕一个人,也会跳得满头大汗。我远远看着那像刚刚从水里爬出来的娃娃时,我从没有责骂他。很多次他因为逃出来玩,错过了食堂吃饭的时间。我只能紧紧抱抱他,然后带着他去校外吃饭。
我为什么不骂我的孩子?
我想,如果他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我骂他解决不了问题。何况,我觉得他不是多动症。因为孩子在学前班的时间接受的是45分钟的课堂,他们每一节课都是满满地45分钟,以听,读,背为主要任务,我面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我觉得孩子当然是坐不住45分钟的。我甚至认为,他们不能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更没有必要像小学生一样开始繁重的学习任务。班级管理,还是校级管理,或者说家庭教育,如果失去了人文的关怀,没有了孩子的视觉,孩子就没有了自由,更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孩子就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思维进行。
我在我孩子逃出教室的瞬间,接到电话的时刻,看到孩子的样子时,我甚至怀疑教育的目的,更怀疑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到学校?当然,在目前,孩子不进入学校上学,是基本无法实现。但是,我想表达,孩子真的不是“听话”才是好孩子,他要愿意听的时候就会听,会听话的孩子不会差。我们呕心沥血训练一个听话的孩子,何不润物细无声的养育一个会听话的孩子呢!
作为父母,我首先不能放弃孩子。当然也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孩子的脑部有一颗囊肿。医生的解释回答了一切,他说:“孩子因为这个囊肿的压迫会伴有兴奋,不易入睡,等症状。”
试问,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有父母之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