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关于儿童抽动症你知道多少
TUhjnbcbe - 2021/4/25 17:21:00

—医生,为什么我的孩子总爱挤眉弄眼说脏话?

—孩子可能患有抽动症

—那要怎么办?

—别着急,让我一一告诉你

有些孩子调皮好动,眼睛老是一挤一眨的,医院检查眼睛并没有问题,最后才被确诊为抽动症。调查显示,受生活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增长迅速,且绝大多数患儿因家长对该病缺乏认识而延误治疗。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是抽动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是遗传因素、神经递质、神经免疫因素、围生期与环境因素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般起病于2~15岁,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本病在儿童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为0.1%-0.6%,男女比例为3~4:1。可伴有多种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自残行为、睡眠障碍、学习困难和情绪障碍等,这些伴随发生的症状常常比抽动症状本身给患儿成的有害影响更大,会给患儿带来羞耻感和精神缺损,对社会功能的损害严重于抽动障碍本身。

抽动主要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从眼肌、面肌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等动作,继而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或扭动肢体、躯干;发声性抽动较运动性抽动发生晚,简单发声抽动多,如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如:"哼"、"啊")、清嗓子和呼噜声,复杂发声抽动较少,约15%的患儿存在秽语。其中,眨眼睛和清嗓子是儿童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抽动症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般治疗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作息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心理宽松下来,多数症状较轻的患儿不用药物治疗而能自愈。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行为疗法包括习惯反向训练、自我监督法、肌肉放松练习、生物反馈法等。

药物治疗病情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者,必须依靠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不再产生进一步的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包括针对抽动症状的治疗和针对伴发障碍或症状的治疗。

抽动症的症状可随年龄增长、脑部发育逐渐完善和合理治疗后而减轻或缓解。大部分患儿成年后能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抽动症状迁延无好转,或因共患病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治疗,需长期药物治疗。

抽动症是一种病,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爱“装怪相”,应注意观察,发现相关症状应医院诊断、治疗。陶莹????,主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评估委员,湖南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委员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协作组成员,擅长脑性瘫痪、姿势异常、语言障碍、抽动症、多动症、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学习困难等的诊断与治疗。每周一至周五儿童保健门诊。李杰,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年完成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规培,从事儿科、新生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8年余,对儿科常见病有丰富诊治经验,尤为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诊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儿童抽动症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