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近一个夜班,我碰到一个小患者,老远就能听到孩子沉重的呼吸声。这是爷爷奶奶和一个乡医带着一个0岁左右的孩子过来看病。进到办公室孩子的呼吸已经平稳,孩子很高兴很好奇的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我问奶奶,孩子过来看什么病。奶奶滔滔不绝的讲起来:最近一周孩子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最严重时候孩子都有濒死感,过一会儿就会好点,然后有时候又会加重,这不刚才在写作业,又有这种感觉,赶紧带着孩子去找医生,医生又把我们带到这里,医院的时候还挺痛苦,你看这会儿又跟正常人一样。我用听诊器听了下孩子的心脏,心音有力,律齐(节奏整齐)。然后就开始问孩子一些基本情况,奶奶补充,我了解了大概:孩子现在上3年级,这学期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妈妈让孩子从另外一所学校转到现在这所学校,到这个班级后孩子多次给奶奶反应,老师讲课太快,这一课的练习册还没做完,就开始下一课的讲解,每天作业很多,回家吃过饭就开始写,写到0点半还写不完,孩子又是个胆子小的人平常在教室,老师要是在他身后吼一吼,他可以在座位上抖三抖。作业不敢不写完,每天写到晚上点是很常有的事。02
这次期中考试也考的不是很好。前段时间奶奶发现孩子开始挤眉弄眼地做怪表情,多次阻止不见好转,接着就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医院就诊,医生说他是抽动症,给开了一些药,吃了不见好转,发作时也曾带着去就近的门诊看,医生也都束手无策。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能猜到孩子是哪里出问题了。孩子并不是有器质性疾病了,而是有心理疾病了,可能压抑的学习环境加上孩子的胆怯心理再加上无人诉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然后正常的行为举止也受到严重影响,引发了抽动症,自己也不自知,不会控制也不知道怎么控制这种行为。其实我们科经常见抽动症的病人,大都是学生,很多都是以一种急性危急的症状过来就诊的,询问病史后进行语言和行为的安抚就会慢慢缓解下来。引起这种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过于严厉苛责,或者学校的老师同学对孩子有批评或者嘲讽,导致孩子焦虑不安或者极度自卑,无法自主排解,就有可能引发抽动症。需要家长的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时期的焦虑和自卑和亲子沟通疏导,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现如今抽动症没有办法自己痊愈,必须通过干预治疗才能慢慢的好转,慢慢的纠正过来。抽动症久拖不管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一生。03
器质性的疾病可以有药医治,心理性的疾病却不是简单地药石能医治好的。而且不是所有的抽动症都需要辅助用药。如果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就不需要吃药。如果症状较为严重了才需要用药控制。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家长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家长的焦虑传达给孩子。家人和学校的理解和共同心理开导,才是治愈的最好办法。建议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和规律的饮食作息。跟奶奶说了一番,最后奶奶得出一个结论:回去之后不让孩子写作业了,别让孩子因为作业变成神经病了。说完我知道奶奶并没有理解我说的意思。减少作业量是其次,关键还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现在的社会,基本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他们潜意识觉得解决好孩子的温饱问题就可以,从没想到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关心孩子的校园成长。但是心理教育是孩子不可或缺也是父母的一种责任,希望家长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