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仁爱堂bjzy抽动多动症-09-15
小儿多动症,多以患儿不由自主、无意识且异于常态的肢体及面部频频动作为主要表现,有的患儿伴有纳呆,有者伴有眠浅、易醒、易惊之状,有者因精神烦躁而时吐骂詈之语。
于中医病理论,多归于“内风”范畴。其实乃患儿体内阴阳不调、动态失衡、气血周流受阻或不及,因之“内生态”自调而外现的一类症候。具体而言,病机当分虚、实、虚实相兼三端。
虚者,多因患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阴阳气血有亏,或因惊恐而神伤气陷,津精不敷,五脏之络失濡而燥急,“五体”(皮肉脉筋骨)应之亦为躁动,实乃欲以“躁动”来激发气血津精的生发和供应,肢体及面部遂表现为“多动”之状;证以肝风之候为主要表现者,乃因肝为风木刚脏,故于此病证中首当其冲而为统领矣;其实,五脏之络皆处于燥急之态,如脾主肌,脾络燥急,则四肢甚而全身肌肉见为躁动之象;阳明主面,胃络燥急,则面部遂见躁动之状;等等。
实者,乃因外邪入侵或内伏,或因内生之邪(如气郁、食积、湿滞、痰阻、血瘀等),或内外合邪,阻遏阴阳气血之运行、之濡养,遂引发脏络燥急,而多动症见矣;虚实相兼者,自然是上述虚实之机并存且互为因果而引发者。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医多以镇肝息风为之治,实乃未涉根本耳。临床当辨明其寒热虚实、来龙去脉,其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其本质和核心病机,而以治本为要,本去而标自除矣;而通络、柔肝(而不是镇肝)、息风、缓急乃为其通用之法,自当合入辨机方药中。另外,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故于选方用药上,须把握好气味质地之清浊、厚薄、轻重以及在剂量、调方、疗程的随机应变、恰当好处。
北京仁爱堂中医门诊部每周六(固定)、每周日(随机)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