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的经常“眨眼睛”,有的不停地“皱鼻子”、“咧嘴”,也有的“耸肩膀”、“甩胳膊”“发怪声”“说脏话”,还有的上课或睡觉时突然吼叫……
这些孩子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调皮捣蛋”,顽皮,爱做*脸,其实不然,他们可能是病了,家长需要格外的重视。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一位家长表示:我儿子今年14岁了,最近我才发现,他可能就属于抽动症这一块儿。以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的抽动情况很早了,小升初之前他就有眨眼、耸肩、偶尔会不控制地叫出声,现在越来越严重。
我想咨询一下孩子的情况,孩子现在十四岁了,我看了好多视频觉得孩子可能是抽动,不能确定孩子一直就是眨眼睛,抽鼻子
抽动症在医学上又被称作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
如:眨眼、挤眉、弯牙、做*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
有的还会控制不住地说脏话,甚至出现猥亵行为。
为什么儿童会患上抽动症呢?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它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系,具体如下:
●从遗传方面,如果是孩子的父母存在有抽动症,孩子出现抽动症的几率要比其他的孩子要高
●神经生理方面,一般认为抽动症与多巴有一定关系
●有一部分是心理和环境的因素,一般孩子经常处于高压的环境,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者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的症状
我也不想这样的,但是我自己控制不住
抽动症的表现是各种各样,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运动性抽动,一个是发声性抽动,还有一个感觉性抽动。
1.运动性抽动
运动性的抽动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可以是一个表现,也可以是多种表现,一般是从头部肌肉的抽动开始,逐渐转向肩颈部、四肢、躯干部,常常见到的是眨眼睛、摇头、张嘴,有的孩子是耸鼻子、点头、仰头,还有的表现伸舌头、舔嘴唇,有的嘴唇都能干裂。身体后边也可能会出现比如耸肩、搓手、攥拳,另外还有的表现跺脚、挺肚子、吸肚子,有的还表现扭腰等等各种各样的表现。
2.发生性抽动
最常见的是清嗓子,听着孩子就是老觉得嗓子不利索,“嗯嗯”这样清。另外有的表现是哼的声音,就是像哼歌似的,还有的像咳嗽,像老有痰,还有的是吸鼻子,另外重的表现会叫,会尖叫、比较大声地叫,如果这种叫的表现在上课,有时候影响孩子的学业。
3.感觉性抽动
有的孩子表现在身体局部不适感,比如感觉痒、感觉疼,有的感觉是热或者冷,还有一些表现就是觉得憋气,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是检查都没有什么器质性问题,还有的孩子就是觉得憋气,就长出气。总之,小儿抽动症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中面部肌肉抽动最为常见,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孩子挤眉弄眼,扮怪相。
家长常常会认为是小孩的坏习惯或调皮所致,常责骂、训斥孩子,这是对孩子症状给予不正确的认识。针对以上症状,应当医院进行诊疗,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小学生“0分试卷”火了,老师笑到手抖,网友调侃:考虑生二胎吧小学生“搞笑”语文试卷,孩子答题绞尽脑汁,老师:给你59分吧小学生“爆笑”试卷走红,老师气到头秃:以你的智商,不用学了小学生零分“奇葩”试卷,每个都十分搞笑,网友:我觉得可以满分小学生“搞笑”试卷,为得1分使出浑身解数,老师:少跟我套近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