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听到越来越多的人为孩子的抽动症而苦恼。那么我们来聊一聊小儿抽动症这个话题。
抽动症可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病,但最经常受到累及的部位是头部。非常夸张的挤眨眼睛是多数抽动症儿童的首发症状表现,随后会出现挤眉、皱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摇头、甩头、仰头等表现。家长往往不论怎么纠正孩子这些行为都无法改变。随着抽动症病情的加重,孩子还可能出现如耸肩、扭颈、踢腿、抖腿、扭腰、胸腹肌抽动、甩手或四肢抽动等表现。同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哼”、“啊”、“咳”等异常声音,或没有缘由地骂人,讲脏话(秽语症)。
中医对抽动症的病因是怎么解释的呢?基本分为三种:1、肝肾阴虚、阳亢风动;2、痰湿脾虚,有失健运;3、肝气郁结、肝风内动。阴虚有热、肝郁有热、痰湿郁热。一个字“热”!因为热而消耗了身体里的津液,导致了肝阴不足无法濡养筋脉。筋脉失去了养分,就会发生拘挛甚至剧烈抽搐。由于肝肾阴虚而导致的眨眼。肝开窍于目,眼睛的问题多半和肝血肝精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发展到后面就是皱眉、抽脸、摇头、甩头等等。
从下面这两张肝经循行图,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了。因为所有的脸部表现,全都是肝经行走过的地方。因为肝主筋,筋脉得不到濡养而造成的。肝开窍于目,所以一般症状也都是从眨眼开始。
小儿抽动症的根结就在这里。因为肝木生心火。心为肝之子,而心又主神志。所以肝风内动或者肝郁有热后,扰乱了心神,当然会出现胡言乱语了。所以对于有抽动症的孩子,说脏话也是一种病理表现,切不可武断地认为孩子学坏了,而对他进行严厉的呵斥。孩子其实也很无辜啊!
如果是肝气郁结造成的肝风内动,除了有抽动的一般症状外,还会有比较明显的脾气暴躁,喜欢大喊大叫,常常无法控制自己言行的表现,这些都属于秽语症。这时的治疗方法,就是疏肝理气、平肝熄风了。
对应的食疗方为:苏荔、牡丹
肝风内动证是以眩晕、抽搐、震颤、麻木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引起的原因主要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
对应的食疗方为:三花、牡丹(热极生风)牡丹(肝阳化风);桑杞(阴虚动风)胶圆(血虚生风)
这四种我就不一一展开了,这里着重讲一下阴虚动风,因为对于小儿抽动症来说,阴虚动风的病机最为常见。
阴虚,主要是指津液亏虚。当津液亏虚时就会生内热,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以手足震颤、抽动,以及虚热症状为主要表现。
对应的食疗方:麦味、桑杞
那对于抽动症儿童来说,主要体现在多汗,睡眠不实,易惊易醒,饮食不多,胃部隐痛,头晕耳鸣,肩膀、胳膊和头部震颤抽动,个别也见嘴角抽动。
春天之所以发病机会增多,是因为天气变暖后,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加,出汗增多。另外春季也是肝木生发的季节,如果肝气不舒,就常见肝病。抽动症小孩儿,就是阴虚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汗、肩膀抽动和耳鸣。另外就是睡眠不安,后半夜基本每5分钟就要翻身一次,早上睡醒起来累得连刷牙都得蹲着。。。。。那可不么,谁做半夜翻身运动能不累呢!
一摸脉,左脉深按下去基本都摸不着,可见阴虚的厉害。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又开窍于目,脾属土,肝属木,土虚则木摇,眨眼睛不就是木在摇吗?怎解?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小儿眨眼,属于抽动症的范畴,在中医里归属为肝风内动。但是比较轻浅,此时及时治疗,一般可以很快痊愈。肝木克脾土,但同时也需要脾土的滋养。如果脾土过于虚弱,不能养木,就会出现木动风摇。
此时只要健补脾土,就可以达到让肝木根深风止的效果。病机不在肝而在脾胃。究其根本是因为痰湿。为何痰湿会有肌肉抽动的症状?因为脾主肌肉,痰湿困脾。对应的食疗方为:淮莲、茯苓
以上都是小儿抽动症的成因,而如何调理小儿抽动症则是从调理孩子的体质入手。孩子的体质改变,五脏平衡健康。自然抽动症的症状就会消失。如果你有同样的困扰想要调理可以加下方苗润老师咨询。
覺舍